清明前后的风里总带着点梨花香,这时候去景仰园骨灰林祭扫的人也多了起来。去年这个时候,我跟着爸妈去景仰园,凌晨三点就爬起来,开车到门口时,铁栅栏外已经排了百十米的队——大家都裹着厚外套,手里攥着身份证和墓区编号,缩着脖子等工作人员逐一登记。那时候我看着爸妈揉着冻红的手,心里直犯嘀咕:“要是能不用排队就好了?”没想到今年清明,景仰园居然开通了网上预约服务,简直是“及时雨”。
最开始听说能网上预约,我还怕爸妈学不会,结果上周末帮他们操作的时候,才发现比想象中简单十倍。首先是不用再“拼早起”了——以前为了赶在人流高峰前入园,要么凌晨四点就得出发,要么就得在门口耗两三个小时,现在倒好,坐在沙发上就能搞定。爸妈盯着我手机屏幕,看我点进景仰园官网首页的“网上预约”入口,然后填祭扫人姓名、身份证号、墓区位置,也就一两分钟的事,他俩眼睛都亮了:“这比排队强多了!以前排队排到腿酸,现在在家喝着茶就能约?”可不是嘛,节省下来的时间,刚好能多洗点爷爷爱吃的草莓,或者整理一下要带的白菊花——这些细节,才是祭扫该有的温度。

其实操作流程真的不复杂,就算是不太会用手机的老人,跟着提示走也能完成。打开景仰园官方网站(或者关注他们的公众号),首页“网上预约”的按钮特别显眼,点进去后,先选“祭扫预约”,再填个人信息:祭扫人姓名、身份证号是必填的,墓区位置可以选下拉菜单——梅园区”“松园区”,实在记不清编号也没关系,输个大概位置就行,系统会自动匹配。填完之后核对一遍,点击“提交”,很快就能收到预约成功的短信,里面有预约码和入园时间——到时候直接刷身份证就能进,不用再翻找纸质凭证,特省心。
不过有几点小提醒得跟大家说:一是预约要提前1-3天,别当天才想起来,不然很可能没名额(毕竟每天会控制人流量,也是为了保证大家能安静祭扫);二是预约成功后尽量按时到,要是临时有事去不了,提前一天在系统里取消就行,别占着名额让别人没法约;三是记得带身份证——虽然预约了,但入园时还是要刷证核实信息,避免错漏。
昨天跟着爸妈去景仰园,进门口的时候明显感觉快多了。以前要排半小时的队,现在刷一下身份证,闸机“叮”的一声就开了。沿着柏油路往梅园区走,阳光透过松枝洒在墓碑上,爸妈把草莓放在爷爷墓前,轻声说:“爸,今年不用排队了,我们在家就能约——您以前总说排队麻烦,现在方便啦。”风里飘来桂香,我看着爸妈嘴角的笑,忽然觉得,网上预约不是“冷冰冰的技术”,而是给祭扫者的一份“温柔”——它把原本耗在排队上的时间,还给了“怀念”本身。

旁边有个阿姨蹲在墓前摆鲜花,跟我们聊起来:“我儿子在上海,没法回来,上周帮我约的。我本来还怕自己搞不定,结果跟着短信提示点了几下,居然成了!”她摸着墓碑上的照片,眼里带着笑:“以前要凌晨四点起来,现在八点出门都来得及,还能多陪老伴说说话。”可不是嘛,祭扫的意义从来不是“赶时间”,而是“慢下来”——慢下来擦一擦墓碑上的灰尘,慢下来跟亲人说说话,慢下来回忆那些一起走过的日子。

现在再想起去年排队的场景,简直像隔了一个世纪。景仰园的网上预约,其实是把“便利”真正落到了实处——它没让技术变成“门槛”,反而成了“帮手”。下次要是再有人问起“景仰园怎么预约啊?”,我肯定会笑着说:“直接网上约就行,真的特别简单,比排队强一百倍。”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