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后的佛山,街头总飘着艾糍的甜香。清晨六点,住在禅城祖庙附近的陈姨提着竹篮往南海松岗陵园走——篮里装着儿子特意蒸的豆沙艾粿,还有老伴生前爱喝的功夫茶。路上碰到同小区的周叔,两人并肩走在榕树成荫的路上,周叔摸出手机晃了晃:“昨天收到陵园的短信,说我爸的墓地明年3月到期,要续管理费了,你说这钱得交多少?”陈姨叹气:“我家那处去年刚续,比十年前贵了点,但还算合理——毕竟这么多年,陵园把墓道扫得干干净净,墓碑上的字都帮着描了好几次。
这样的对话,是佛山人关于“墓地使用年限”最真实的日常。其实很多人不知道,佛山陵园的使用年限并不是“拍脑袋”定的——1997年国家《殡葬管理条例》就明确,经营性公墓的墓穴土地使用权期限一般为20年,这是全国统一的政策框架。佛山作为殡葬改革试点城市,所有正规陵园都严格执行这一规定。换句话说,我们买的不是“墓地所有权”(因为土地归国家或集体所有),而是“20年的土地使用权”,以及这段时间里对墓穴的使用权。
那最让家属焦虑的“到期怎么办”,佛山的陵园早就有了人性化的解决路径。以南海松岗陵园为例,工作人员会在到期前6个月启动“三通知”流程:先打合同上留的手机号,不通就发彩信;再寄挂号信到身份证地址;如果还联系不上,就把“续期公告”贴在陵园入口的公示栏,同时发在公众号上。续期的费用怎么算?一般是按照当年的物价水平调整,比如2023年佛山的续期管理费大概是每穴每年100-300元,每20年一交——比起房价,这个费用其实不算重。“我们最怕的是‘失联墓’,但这么多年,真正变成无主墓的没几个。”松岗陵园的王经理说,“毕竟对佛山人来说,‘拜山’是刻在骨子里的仪式,再远都会回来。”

但很多人还有个误区:以为买墓地是“永久产权”。其实这是早年一些不正规机构的误导——佛山的正规陵园从来不会这么说。比如顺德飞鹅永久墓园的合同里,第5条就写得明明白白:“本墓穴的土地使用权期限为20年,自本合同签订之日起计算;期限届满后,需继续使用的,乙方应在届满前30日内到甲方处办理续期手续。”所以买墓地的时候,一定要盯着合同里的“使用年限”条款,别光听销售说“放心,永久用”——把丑话说在前头,才不会事后闹心。
还有个问题大家关心:要是真的续不起费怎么办?佛山的民政部门早就考虑到了。2021年出台的《佛山市殡葬事业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里明确,“对困难家庭的墓穴续期费用,可申请殡葬救助”。比如低保户、特困人员,能减免50%以上的续期费;要是家属真的经济困难,陵园也会酌情降低费用——毕竟,墓地不是“商品”,是“思念的容器”,佛山的殡葬服务从来不是“只讲规则不讲人情”。
傍晚时分,陈姨从陵园出来,竹篮空了,手里多了一束刚摘的野菊花。她站在陵园门口的大榕树下,望着远处的墓碑群,轻声说:“老伴,明年我再带艾粿来,续期的钱我交了,你那排的墓草我也帮着拔了。”风里吹过一阵桂香——是陵园门口的桂树开了,带着点暖。其实啊,墓地的意义从来不是“占一块地”,而是“给思念留个地方”。不管使用年限是20年还是更久,那些藏在艾粿里的回忆,那些对着墓碑说的悄悄话,才是最“永久”的东西。
就像佛山人常说的:“拜山不是拜石头,是拜心里的牵挂。”所以关于“使用年限”的疑问,说到底是关于“如何安放思念”的疑问——而佛山的答案,藏在每一次耐心的通知里,藏在每一份写清楚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