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的风里刚飘起槐花香时,我便翻出了去年从景仰园捡的银杏叶——那片叶子夹在笔记本里,还带着点阳光晒过的暖味,像极了爷爷从前拍我头时的温度。今年要去看他,我早早就做了件"小事":和景仰园提前"约"了时间。
其实预约真的不麻烦,上周我试的时候,连我那不太会用手机的妈妈都跟着学会了。打开微信搜"景仰园骨灰林"公众号,首页最醒目的就是"清明祭扫预约"入口,点进去填信息就行。要写的内容很实在:咱们的姓名、电话,还有亲人骨灰寄存的编号——对,就是寄存证上那串数字,那是亲人在景仰园里"家"的地址,可不能填错。我填的时候,妈妈在旁边念叨:"你爷爷的编号是3-12-5,我记了十年,错不了。"提交没两分钟,短信就来了,上面写着"预约成功,4月4日上午9点,我们等你",像极了老邻居的贴心提醒。
预约好后,我特意给园区打了个电话,想问问要注意啥。客服姑娘的声音软软的:"您按预约时间来就行,我们按时段控流,这样您和亲人说话的时间能更宽裕;要是临时改时间,提前一天在公众号里改就行,不用跑一趟。"她还说,园区今年备了不少"小温暖":门口有免费的白菊花,不用自己扛着花挤;墓碑旁的石台上放着湿巾,能给亲人的照片擦得亮亮的;要是带了老人或小孩,门口能借轮椅和婴儿车——我听着就觉得暖,原来预约不是"规矩",是景仰园和咱们一起,把思念的仪式磨得更细。
昨天晚上,我和妈妈一起包青团,她突然说:"去年清明人太多,我想给你姥姥摆碗她爱吃的桂花糖藕,挤了三分钟才凑到碑前,糖藕都凉了。"我夹了个青团给她:"今年不会了,咱们约好了时间,能慢慢摆,慢慢说。"妈妈摸着青团的叶子,眼睛有点亮:"对,这样才像话,思念哪能挤在人堆里。"

其实想想,预约哪是"麻烦"啊?是我们和景仰园一起,给这份最珍贵的思念留了个"从容"的位置。等清明那天,我会捧着妈妈做的青团,踩着景仰园里的玉兰花瓣走到爷爷的墓碑前——没有拥挤的人群,没有催促的声音,我能慢慢把青团放在石桌上,把去年的银杏叶压在旁边,然后坐下来,轻轻说:"爷爷,我来了,这次咱们不用急,我陪你多聊会儿。"风里会飘着旁边玉兰的香气,阳光会洒在墓碑上,像爷爷从前给我盖被子时的温度——这样的清明,才是思念该有的样子。

今年的清明,不妨先和景仰园"约"一下。毕竟最沉的思念,值得最从容的仪式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