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桂香钻进衣领时,我正站在中华永久陵园的银杏道上。保洁阿姨蹲在石凳边擦去落叶,远处的墓碑前有人摆上刚摘的橘子,连空气里都飘着点温温的思念。想起2018年第一次来这儿,接待我的大姐递过来一杯温水,说先逛逛,看看哪块地合眼缘——那时候我才明白,选墓不是选一块石头,是给故人选一个还能相聚的地方。

2018年的北京楼市还在调控期,连带着殡葬行业也跟着稳了稳脚步。中华永久陵园那年的价格表,像一本摊开的生活账本,每一行数字都藏着对家的理解。最便宜的树葬是8800元,选一棵侧柏或者国槐,墓碑做成小铜牌嵌在树穴边,春天发芽时,嫩枝裹着铜牌,像给故人戴了串绿项链;花坛葬贵点,12800元,花池里种着月季和菊,每到清明,花瓣落进泥土,倒像故人在跟你说我这儿挺香的,别惦记。传统立碑是最受欢迎的,1.2米的小碑29800元,碑身是山西黑大理石,表面磨得像镜面,刻字的师傅会用金漆慢慢描名字,阳光下亮闪闪的,像故人眯着眼睛笑;1.5米的碑要39800元,能刻上夫妻两人的名字,旁边留着携手百年的小字,是师傅建议加的,说这是两人的一辈子,得写上;家族墓68000元起,能放三辈人,墓前的石狮子是用汉白玉雕的,小耳朵圆圆的,像小时候奶奶缝的布老虎。

其实2018年的价格里,藏着不少看不见的分量。陵园的绿化是请专业园艺师设计的,那年种了两百棵银杏、一百棵桂树,秋天银杏叶落得满地金黄,桂香飘出二里地,有人拿着相机拍,说这哪儿是陵园啊,像我家楼下的公园。服务更细,夏天有遮阳棚,棚下摆着矿泉水和藿香正气水;冬天有热饮机,装着姜茶,来扫墓的老人手冻得红,喝一口就暖过来。刻字的王师傅是做了三十年的老工匠,每笔都要描三次,说这是故人的名字,得让它立得稳。还有保洁阿姨,每天擦三遍墓碑,连缝隙里的草都拔得干干净净,说这儿是人家的家,得收拾利落。

中华永久陵园2018价格-1

那年有个张阿姨让我印象特别深。她选了1.2米的立碑,额外加了个500块的石桌,说我家老头生前爱下棋,以前每天都要在小区楼下下三盘。现在好了,我来扫墓,能坐在石桌这儿跟他下盘棋,棋子敲在桌上,像他以前喊将军的声音。还有个刚毕业的年轻人,选了树葬,说我妈生前爱养多肉,树底下的土是我专门从老家带的,以后我每季度来换一次,她肯定喜欢。那时候我才明白,2018年的价格不是一串冰冷的数字,是人们对团圆的执念——不管是树葬的小铜牌,还是立碑的石桌,都是想把生前的温暖,延续到身后。

现在再看2018年的价格表,纸页边缘已经有点泛黄,但上面的数字还清晰。其实选墓从来不是选贵的,是选合心意的——就像小时候选书包,不是要最华丽的,是要背着舒服、能装下课本的;就像长大后选房子,不是要最大的,是要厨房有阳光、客厅能放沙发的。中华永久陵园2018年的价格,刚好接住了这份心意——它把家的温度,揉进了每一个数字里,让每一个来选墓的人,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身后的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