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及北京的太子峪陵园,很多老北京人都不陌生——它坐落在丰台西部的太子峪村旁,背靠燕山余脉,前望永定河引水渠,连风里都带着点松柏的清苦香气。园区里的小路铺着青石板,两旁的侧柏是上世纪90年代种的,如今已经长得碗口粗,夏天遮出一片浓荫,冬天落了雪,枝桠上挂着雪渣,倒像给每段回忆都盖了层温柔的薄毯。这样的环境,让它成了不少北京家庭安置亲人的选择。

说到价格,太子峪陵园的墓型分得很细,不同需求的家庭都能找到合适的选项。最常见的传统立碑墓集中在中东部区域,碑体以花岗岩或汉白玉为主,面积在1.2-1.5平方米左右。价格从8万起步,到15万不等——靠里侧挨着松林的位置会贵些,一是安静,二是土壤湿润适合种侧柏;靠近主路的位置相对便宜,但来往的人多,更有“烟火气”。不少选传统墓的家庭会额外加些细节:比如在碑前摆个石制的小桌子,用来放水果和香;或者在墓旁种棵小松树,“看着它长大,就像亲人还在身边”。

近年很受欢迎的是生态墓,价格比传统墓亲切不少。树葬是把骨灰埋在柏树下,只立一块小铜牌,刻着名字和生卒年,价格大概3-5万;花葬更浪漫,骨灰混在花田的土壤里,春天开二月兰,秋天开波斯菊,风吹过来,花浪里藏着亲人的痕迹,价格在4-6万之间。选生态墓的人常说:“与其让石头隔着,不如让亲人变成树的根、花的养分,这样每次来都能摸到绿叶,闻到花香,更像‘在一起’。”还有一种壁葬,把骨灰放在墙体的龛位里,价格2-3万,适合想节省空间的家庭。

太子峪陵园价格一览表-1

如果想选更有个性的艺术墓,园区里有几个设计师合作的区域,碑体做成书本、钢琴或者飞鸟的形状,材质用进口的印度红或黑金沙,价格就得18万往上,最高能到30万。这种墓更像“私人纪念馆”:爱画画的人,碑上雕个小画架;爱音乐的人,碑侧刻段五线谱;甚至有人把亲人的照片做成瓷片,嵌在碑体里——“他生前爱拍晚霞,现在碑上的晚霞,每天都能陪他。”

另外要提醒的是,想实地看墓最好提前打陵园电话预约,周末人多,预约了有专人带看,不用自己瞎转。北京户籍的逝者家属可以申请丧葬补贴,大概5000-8000元,虽然不多,但能抵点丧葬费。选墓时别光看价格,得摸摸碑体材质——花岗岩要选密度高的,不容易风化;汉白玉虽然好看,但怕酸雨,得选防护层厚的。还有排水,夏天暴雨多,墓位地势低容易积水,得选稍微高一点的位置。

其实选墓这件事,说到底是选个“能放得下思念的地方”。有人选贵的艺术墓,是想让亲人的故事被记住;有人选便宜的树葬,是觉得“归回自然”才是最好的结局。太子峪陵园的价格表上,每一行数字背后,都是一个家庭的牵挂——重要的不是花了多少钱,而是那个地方,能让你每次去的时候,都能想起和亲人一起吃的炸酱面,一起逛的天坛,一起晒过的冬天的太阳。毕竟,思念从来都不是用价格衡量的,而是用“心”装着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