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的风裹着青草香钻进窗缝时,妈妈正蹲在衣柜前翻找外婆的蓝布衫——那是外婆生前最爱的衣服,洗得发白却还留着樟脑丸的清苦味。去年开车去温泉墓园祭扫的拥堵场景还历历在目:高速上排起的车龙像条僵住的蛇,停车场转了三圈才找到空位,等跑到外婆墓前时,太阳都快爬到头顶了。后来听小区张阿姨说,温泉墓园有直达班车,这才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,提前查好路线的那次,竟比开车省了整整一个小时。

温泉墓园的班车运营很贴祭扫规律。平时周末是早上7点、8点各发一班,起点在地铁4号线安河桥北站C口外的公交站,终点直接停在墓园正门口;要是赶上清明、冬至这样的祭扫高峰,会提前3天在公众号发布加开通知,最早6点半就有第一班车,最晚到9点还有车。另外西苑公交枢纽也有定点班车,不过班次少些,建议提前一天确认时间。我上周坐班车时,邻座的阿姨拿着手写的纸条问司机:“师傅,下午回去的车是1点还是2点?”司机师傅笑着指了指车头的时刻表:“每小时一班,墓园门口也有牌子,实在记不住,找志愿者问就行,他们都穿红马甲。”

查班车路线的方式其实很接地气。最方便的是关注“北京温泉墓园”官方公众号,直接回复“班车”二字,就能收到带实时链接的路线表,不仅有发车时间、地点,还能看到各班次的剩余座位数——上次我查的时候,7点那班已经满员,赶紧选了8点的,省得白跑一趟。要是不太会用手机,就打墓园的咨询电话,工作日9点到17点都有人接,接线的姑娘会把时间、地点重复两遍,末了还加一句:“阿姨,您记不住的话,让孩子帮着拍个照存手机里。”官网的话,首页往下拉找“交通指南”栏目,里面除了班车,还有自驾导航和停车场信息,适合喜欢提前做攻略的人。

坐班车的小细节能让行程更安心。首先要提前15分钟到发车点,因为要签到登记,晚个5分钟可能就没座位了;其次别忘带亲属的墓园登记证或身份证,司机师傅会简单核对,避免上错车;还有车上的小桌板上,总摆着墓园准备的免费菊花和湿巾,不用自己扛着大束花挤车——上次遇到个老爷爷,攥着一盒桂花糕要给老伴带,司机师傅特意把空调调低两度:“您把糕装塑料袋里,别捂化了,老太太肯定爱吃热乎的。”老爷爷笑着点头,眼角的皱纹里都是柔意。

温泉墓园班车路线查询-1

碰到特殊情况也不用慌。上周六突然下暴雨,我六点就收到墓园的短信:“今日班车延迟30分钟,发车点改到安河桥北地铁站内大厅,避免淋雨。”等我们赶到时,工作人员举着写有“温泉墓园班车”的牌子在门口等,手里还攥着几把伞,逐个把人接到车上。冬至那回风特别大,班车特意多停10分钟,司机师傅举着喇叭喊:“大家把围巾裹紧,别冻着——里头的人看着呢,该心疼了。”

其实查班车从来不是什么麻烦事,无非是花10分钟看看公众号,或是打个电话确认。可就是这10分钟,能把赶路的慌乱换成对逝者的牵挂:比如外婆爱吃的桃酥有没有碎,妈妈新学的织毛衣花样要怎么说,或是只是蹲在墓前,轻轻说一句:“我来了,你看,今年的迎春花开得比去年早。”

车窗外的油菜花已经开了,妈妈把外婆的蓝布衫铺在腿上,摸着袖口的补丁说:“你外婆以前总说,坐车要坐靠窗的位置,能看沿途的树。”我指着车票上的座位号笑:“妈,咱们就是靠窗的位置。”阳光穿过玻璃洒在布衫上,像外婆的手,轻轻拍着我们的肩膀。风里飘来一丝槐花香,是墓园里的老槐树开了吧?外婆肯定闻得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