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德胜门公交枢纽里,梧桐树的影子刚被阳光拉成斜纹,总能看到提着鲜花的人在9路站台旁张望——那辆贴着“八达岭陵园祭扫专线”的绿色巴士,是很多人“赴思念之约”的第一站。对于想前往八达岭陵园的人来说,班车不仅是省却转车麻烦的交通工具,更是一份“直达牵挂”的安心。
2024年八达岭陵园的班车路线做了更贴合需求的调整,核心围绕“市区直达陵园”设计,目前主要有两个始发点:德胜门公交枢纽和西直门公交站。德胜门的发车时间是早7:30、8:30,西直门稍晚15分钟,7:45、8:45准时出发;返程则在陵园正门集合,下午2点、3点各一班。途经的站点很“接地气”:马甸桥南(方便北边居民)、八达岭长城出口(不用怕走错路),最后直接开进陵园正门——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,到了八达岭镇还要打出租车绕小路。住在西直门的张阿姨说,以前自己坐345路转919路,折腾两个多小时,现在班车直接到门口,“省下的力气刚好能多陪老伴儿说说话”。
坐班车的“小规矩”得提前摸清楚,免得跑空。首先是预约,现在必须提前1天通过陵园官网或微信公众号“八达岭陵园”预约,免费但有名额限制——每个身份证最多约2个座位,小孩也需要占座,毕竟要保证行车安全。然后是守时,建议提前15分钟到站点,班车不等人,要是错过了7:30的那班,就得等8:30的,或者自己转车(但转车真的麻烦)。车上的工作人员穿蓝色制服,很热心,要是问“陵园里的卫生间在哪”“鲜花能不能带进去”,都能得到清楚答复。还有个重要提醒:香烛、纸钱这类易燃物品不能带上车,陵园里有专门的焚烧区,到了之后再用更安全。

其实除了班车,陵园里的细节也很暖。下车后,门口有志愿者举着“引导牌”,老人走不动可以借轮椅(押身份证就行);休息区有免费热水,秋天风大的时候,工作人员还会煮姜茶;食堂里有10块钱一份的包子粥,没吃早饭的话刚好填肚子。上周遇到带小孩的李妈妈,说“本来担心小孩闹,结果陵园有个小花园,小孩能跑一跑,我也能安心给爸爸擦碑”。
想起王叔叔捧着向日葵坐班车的样子——他说老伴儿生前最喜欢向日葵,以前骑车带她去看,现在坐班车去,把花放在碑前,跟她说“我坐班车来的,没累着”。对很多人来说,班车不是冰冷的交通工具,是“我来看你了”的具体路径——顺着这条路线走,思念不会迷路,牵挂总能到达。要是你也打算去八达岭陵园,不妨试试班车,毕竟“直达思念”的安心,比什么都重要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