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末的风裹着槐花香钻进衣领时,王阿姨已经攥着装有青团的布包站在地铁2号线淞虹路站的出口了。她抬头看了眼站牌上“天山陵园祭扫班车”的红色字样,又摸出手机确认了一遍时间——六点半,第一班车刚好要到。旁边的陈叔拎着一捆黄菊,跟她搭话:“闺女说今天要加班,我自己坐班车去,比打车省事儿多啦。

像王阿姨和陈叔这样的人,每个祭扫的日子里都会在班车点聚成小群。天山陵园坐落在青浦佘山脚下,离市区二十多公里,坐公交得转三趟,打车要百八十块,对于常来的老人来说,班车就是最省心的选择。发车点固定在淞虹路站3号口,早上六点半第一班,每小时发一班,末班车下午四点。深绿色的车身印着“天山陵园”金色字体,远远就能认出来。司机大多是老员工,跟常来的家属熟,看到拎重物的老人会主动下车帮忙,还会记着“李阿婆要前排座位”“张叔喜欢坐靠窗”。

要是赶上清明、冬至这样的高峰日,班车时间会调整。去年清明,王阿姨提前查了陵园公众号——发车时间往前挪了半小时,六点就有第一班,末班车延到下午五点,每四十分钟一班,还加开了3辆临时车。调度的张师傅说:“高峰日就怕大家等太久,多开几辆车,让想早点去的人能赶上。”第一次来的家属也不用慌,跟着地铁站的“祭扫指引牌”走,或者问工作人员,实在不确定就打咨询电话400-820-1115,接线员会把时间和地点说清楚。

天山陵园班车时间-1

坐过班车的人都知道,这不是辆普通的车。车厢里干干净净的,夏天有空调,冬天有暖气,座位套着布套。上次李阿婆的孙子晕车吐了,司机赶紧递纸巾帮忙清理,还说“等下到陵园我帮你找阴凉地儿歇会儿”。还有次下大雨,班车晚了十分钟,司机一边道歉一边发一次性雨衣:“路上积水,怕大家淋着。”王阿姨说:“我家老头走了三年,我每个月来一次,都是坐班车。司机小周认识我,每次都帮我提布包,比自己开车省心多了——不用找车位,不用记路线,坐上车就踏实。”

下午三点半,王阿姨抱着整理好的墓碑照片坐上返程车。她摸着布包里剩下的半个青团,想起刚才跟老伴说的话:“今天坐班车来的,司机帮我提了包,你要是看见,肯定也说省心。”车窗外的槐树影掠过,风里还带着点菊香。她靠在座位上,听见旁边有人说“下次还坐这班车”,嘴角弯了弯——是啊,这辆车连接着市区和陵园,连接着现在和过去,让每个想念的人,都能稳稳地走到思念的尽头。

天山陵园班车时间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