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人讲究“叶落归根”,选墓地从来不是件随便的事——要方便后代常来看看,要环境清净能让故人安歇,还要心里觉得“这地儿配得上ta”。最近总有人问通州的静安墓园到底怎么样,我特意抽了个周末去转了转,也跟几位在这里安葬亲人的家属聊了聊,今天就把最真实的感受跟大家唠唠。

静安的位置其实挺“讨巧”的。它在通州宋庄镇,紧挨着京哈高速宋庄出口,从市区自驾过来也就40分钟左右,走京通快速转京哈,一路都不用绕远路。要是没开车,坐808路、809路公交到宋庄站,再顺着指示牌走10分钟也能到——对腿脚不算太灵便的老人来说,这个距离刚好,不会累得慌。周边没有高楼大厦,视线里都是成片的农田和防护林,一进园区大门,立刻就能感觉到“闹中取静”的松弛感,连风里都带着点青草香。

北京墓地静安墓园好吗-1

说到环境,静安更像个藏在城市边上的小园林。进门是两排参天的松柏,树影把石径遮得严严实实,走进去像穿过一条绿色的隧道。中间有个不大的人工湖,湖边种着玉兰、海棠和连翘,春天的时候,粉的白的黄的花挤在一起,连湖面都映得花花的;秋天银杏叶落满步道,踩上去沙沙响,倒不像传统墓地那样透着冷意。墓区的设计很贴心,没有密密麻麻的墓碑排着队——草坪葬的区域把墓碑嵌在齐整的草皮里,只露出半截刻着名字的石板;树葬的每棵树下立着小铜牌,旁边还能自己种点月季或者薄荷,风一吹,香气裹着思念飘得很远。有位常来的阿姨说,她老伴生前爱钓鱼,特意选了湖边的位置,“每次坐这儿跟他唠唠家常,就跟以前在老家池塘边陪他钓鱼一样”。

服务这块,我倒是没听到什么“花架子”说法。门口的工作人员说,从选位到下葬都有一对一的顾问跟着——比如选位置时,会问你有没有偏好:想靠湖还是靠树?忌讳朝东还是朝西?手续也不用自己跑,他们会帮着整理死亡证明、火化证明这些材料,甚至能帮着联系火化场。售后更实在,有位家属说去年冬天碑上结了冰,打了个电话,工作人员半小时就带着热水过来擦了;还有位小伙子说,他妈妈的树葬牌掉了个角,工作人员当天就拿着工具来修,连工本费都没要。最让我意外的是环保安葬方式——花葬把骨灰和花瓣混在一起埋进土里,上面种株月季;草坪葬不用立大墓碑,只用块刻着名字的石头嵌在草里。有个年轻人说:“我妈生前总说‘别给我立块冷石头’,这种方式正好,每年月季开的时候,就是她‘回家’的日子。”

其实最有说服力的还是家属的反馈。张阿姨每周都来,她说:“这儿没有嘈杂的车声,没有乱哄哄的人群,老伴喜欢安静,在这儿能歇踏实。”小伙子小吴选了树葬,他蹲在树下浇花时说:“我妈爱养花,以前总嫌我浇多了水,现在我每周来浇一次,就像她还在旁边念叨我‘手重’似的。”还有位大姐,说起下葬那天的事眼睛红了:“当时我哭得站不住,工作人员扶着我,帮着摆花,帮着整理老伴的衣服,比自己家人想的还周到——那一瞬间我就觉得,妈在这儿不会受委屈。”

说到底,选墓地选的是“安心”:后代能方便抵达,故人能在清净处安睡,工作人员能把琐碎的事办明白。静安没什么夸张的宣传,就是把该做的事做到了实处——位置不偏,环境不糙,服务不冷。要是你也在为选墓地犯愁,不妨抽个下午去转一圈,说不定能在那片松柏里,找到让心放下的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