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京,老一辈人讲究“选块好地儿安息”,不是封建,是对亲人最后的温柔。凤凰山陵园能在一众陵园里被念叨着,大抵是占了“山好水好”的福气——它藏在昌平南口的山坳里,像被群山轻轻抱着的一块璞玉。
要找凤凰山陵园,先记着“跟着京藏高速走”。从市区出发,往北开上京藏高速,过了回龙观,过了沙河,再往前就是居庸关长城的地界。等看见路边灰底白字的“凤凰山陵园”指示牌时,就该打转向灯了——顺着指示牌拐进盘山道,两公里的路不算长,却能看见窗外的景色慢慢变:一开始是成片的玉米地,后来变成侧柏和山桃,再往上,就能看见远处的山尖像展开的凤凰翅膀,这就是“凤凰山”名字的由来。

具体地址是昌平区南口街道居庸关村西,但光说坐标总觉得冷,得加点“活的细节”才好认。比如自驾的话,居庸关出口出来右转,走西关路,沿途会经过一个卖山货的小摊子——摊主是个戴蓝布帽子的大爷,专卖自家种的山杏干,要是夏天去,还能买到冰镇的酸梅汤;再往前一点,有座石拱桥,桥底下流着山泉水,清得能看见游鱼。等看见路边的侧柏变成两排“站岗”的样子,就到陵园大门了——红漆铁门,门旁立着块石头,刻着“凤凰山陵园”五个金字,是老书法家写的,笔锋里带着点软乎乎的温度。
公交也不算麻烦。坐345快到昌平东关,再转昌11路城乡公交,末站就是凤凰山陵园。昌11路的司机都熟这条路,看见拎着花的乘客,会多提醒一句“扶好啊,前面有个大坡”。下车往门里走,首先看见的是入口处的“便民服务站”——里面有免费的热水、雨伞,还有祭扫用的小铲子;服务站的阿姨记性好,常来的人她都认得,会笑着递上一杯温水:“今儿风大,先喝口热的再上去。”
其实地址哪是一串文字?是每次去时,山脚下卖花大姐递来的“刚摘的小苍兰”,是盘山道上遇见的遛狗大爷说“慢点儿,前面有个坑”,是碑前风里飘来的松针味,是站在“望乡台”上看见的长城轮廓——这些细节把地址“活”了过来,变成了“有温度的坐标”。
要是第一次去,记得提前查好路况——清明和冬至肯定堵,早起点儿;要是冬天去,盘山道可能有积雪,带副防滑链;要是想给亲人带点东西,陵园里的便利店有卖手工的纸花,比花店的鲜花开得久。
说到底,凤凰山陵园的地址,不是“昌平区南口街道X号”,是“能看见长城的那座山”,是“风里有松针味的地方”,是“每次去都像回了趟老家”的牵挂。毕竟对思念来说,地址从来不是终点,是“我还想着你”的证据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