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里裹着些二月兰的淡香,地铁15号线往俸伯方向的车厢里,偶尔能听见几句关于“万佛”的打听——“现在去万佛还得预约不?”“要是没约上能进不?”作为常陪家里人去的“老熟客”,我倒能说几句实在话。

其实从2023年底开始,万佛华侨陵园的预约政策就悄悄“松”了——不是完全不用约,是“分时段、看客流”。比如法定节假日像清明、冬至,或者周末的上午9点到11点半(绝对的高峰,以前常堵到门口的辅路),这时候得提前1天通过“北京社会建设和民政”公众号预约,毕竟人多,得错峰;但要是工作日的上午8点到下午4点,或者周末的下午1点以后,你直接往陵园门口走,保安师傅只会笑着指一指“实时客流屏”——要是上面显示“绿色”(低峰),刷身份证就能进,连扫码都不用。

现在万佛华侨陵园还需预约吗-1

上星期陪邻居张阿姨去,她儿子在上海,自己不会玩手机预约,正好是周二上午,我推着她的轮椅直接进了门。门口的志愿者赶紧过来搭把手,还提醒我们“便民亭有热乎的姜茶”。说起预约的细节,其实挺简单:要是得约的话,公众号里点“陵园预约”,填身份证号、人数、时段,每个身份证最多约3人,1分钟就能搞定。要是临时有事去不了,一定得提前取消——三次爽约会被限制30天不能约,别因小失大。还有啊,陵园里的“实时客流”功能特好用,出发前半小时查一下,要是显示“黄色”(高峰),赶紧补个预约;“红色”(拥挤)就改个时间,省得白跑。

现在万佛华侨陵园还需预约吗-2

现场的便民措施比以前贴心多了。比如轮椅不用押金,直接找门口的志愿者借;便民亭里有雨伞、矿泉水,甚至有应急的创可贴和老花镜——张阿姨上次找眼镜,就是志愿者从亭子里拿的。还有陵园的坡道,以前有些地方不平,现在全铺成了防滑的柏油路,轮椅推起来稳稳的。我还碰到个小伙子,抱着刚买的花跑过来问:“我没约,现在能进不?”志愿者看了眼客流屏,笑着说:“现在人少,直接进,注意别踩草坪就行。”

其实最让人安心的,是政策里的“弹性”。不是一刀切地“必须约”,而是“该严的时候严,该松的时候松”。就像张阿姨说的:“以前总怕给别人添麻烦,现在自己也能来看看老伴了。”临走的时候,她摸着墓碑上的照片,风里飘来松柏的清苦味儿,陵园里的喜鹊在枝头跳,原来最好的政策,从来都是“让人觉得方便”。

要是你也在纠结“要不要约”,记着:出发前查一眼实时客流,高峰时段提前约,平时直接去——毕竟,想念从来都不该被“预约”挡住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