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的雨丝裹着桂香,我帮邻居张阿姨拎着祭品,沿着天堂公墓的青石板路往上走。她的老伴埋在第三区的银杏树下,墓碑上刻着“先夫李建国之墓”,旁边嵌着张两人年轻时的合影——那时候张阿姨扎着麻花辫,李叔穿着蓝布衫,笑起来眼睛弯成月牙。
张阿姨蹲在墓前,用手帕仔细擦去照片上的雨珠,突然仰起脸问我:“小吴,你说这墓是永久的不?上次我跟小区里的王姐聊天,她儿子说现在墓地都是20年一续,要是哪天我走了,孙子忘了续费,是不是就把老头子的墓给撤了?”她的手攥着手帕,指节泛白,雨丝沾在鬓角,像根细细的针。
我想起之前查的资料,赶紧蹲下来解释:“阿姨,国家规定经营性公墓的墓位使用权是20年,但不是说20年后就不让用了。比如天堂公墓,它的土地是政府规划的殡葬用地,合法拿了土地使用权,只要公墓一直合规运营,后续按时续费就行。”

“那续费贵吗?”张阿姨的眼角还带着担忧。我赶紧补充:“我问过公墓的王经理,他们这儿的墓位合同里写的是‘使用权20年’,但到期前半年会通过电话、短信通知家属续费。费用主要是墓地管理费,大概是当初购墓款的5%-10%作为20年的管理费?不对,其实是每年的管理费大概是购墓款的1%左右?哦,准确说,家属买墓时付的是土地使用费和首次20年的管理费,20年后只要交每年的管理费就行,比如您家叔叔的墓当初花了8万,每年管理费也就几百块,一点都不贵。”
张阿姨松了口气,伸手摸了摸墓碑上的字:“那就好,我就怕找不到地方给老头子烧纸。”
其实关于“永久性公墓”,我之前查过不少政策。国家《殡葬管理条例》里明确,经营性公墓的墓位使用权不得超过20年,但这是“使用权的周期”,不是“收回期限”——就像我们买房子,土地使用权70年到期后可续期,公墓的逻辑一样,只是周期更短、费用更低。
而天堂公墓的实际运营,正好把这份政策落地成了安心。王经理说,他们有一套完善的家属档案系统,记着每一位逝者的墓位信息、家属联系方式,甚至会备注“喜欢桂花糕”“儿子在外地”这样的细节。到期前半年,工作人员会先打电话,没联系上就发短信,再没回应就寄挂号信,确保家属不会漏掉续费。“去年有个家属在国外,我们通过他的微信联系上,他特意飞回来续费,说‘就算在国外,也得让爸妈的墓一直在’。”
我突然明白,大家问“是不是永久性”,根本不是在意那20年的期限,而是在意“亲人的安息地能不能一直存在”。就像张阿姨,她怕的不是掏几百块续费,是怕有一天银杏树下的墓碑不见了,她的牵挂没了落脚处;是怕每年清明,她拿着桂花糕,却找不到地方喊“老头子”。
而天堂公墓能给的“永久”,就是用最实在的方式稳住这份牵挂——合法的土地使用权,不会随便被改成商品房;完善的档案系统,不会漏掉任何一户家属;还有园区里一直郁郁葱葱的绿植,每年清明都飘着的香烛味,连清洁工都会记得把每块墓碑上的灰尘擦干净。
离开的时候,张阿姨把桂花糕放在墓前,对着墓碑轻声说:“老头子,明年我再来,给你带热乎的。”风掀起她的衣角,银杏叶落在她脚边,我望着远处的墓碑群,突然觉得“永久”从来不是一个写在合同里的词,而是公墓里永远有人打扫的青石板路,是工作人员记着每一户家属的名字,是张阿姨每年都来的身影,是我们对亲人的想念,从来都没停过。
天堂公墓没有承诺“永远”,但它用合法合规的运营、贴心的服务,把“永久”变成了看得见的安心——让每一个来扫墓的人,都能对着墓碑说一句:“我来了,你还好吗?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