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清明前后,北京的风里都飘着些湿润的青草香,我总攥着一束白菊往德胜门公交场站走——那里的“九公山清明专线”,是连接城市与青山的牵挂线。去年我踩着7点10分的班车点赶到,司机王师傅穿着红马甲冲我招手:“姑娘,留了你常坐的靠窗位。”那瞬间忽然觉得,这班车载的不是乘客,是要去见故人的“归人”。

今年的班车时间我提前问了王师傅:德胜门始发的早班是6点半,之后每隔40分钟一班,直到9点10分收班,总共五趟。找车的位置很好认,进了场站往西北 corner 走,蓝色的“九公山清明专线”牌子底下,总围着几个攥着花的人。我去年第一次去时摸不着北,还是个穿红马甲的大姐领我过去:“妹子,跟着红马甲走,错不了。”上车前要扫预约二维码——今年必须在“九公山纪念林”公众号提前一天约,填身份证号和墓区编号,不然连车门都进不去。我邻居阿姨上周没预约,蹲在场站门口急得哭,还是工作人员帮她联系了备用车才赶上,这教训得记牢。

坐班车的细节也得注意。不用带太多行李,行李架就那么大,一束花、一盒供果足够——去年有个大叔扛着整箱白酒,师傅笑着拦下来:“老哥,陵园不让喝酒,咱带杯温水就行,老人更爱听你唠家常。”早上风大,记得披件薄外套,车上有空调但下车要走段土路,穿运动鞋最稳妥。王师傅总说:“别穿高跟鞋,万一踩进泥里,连给老人磕个头都不方便。”还有,车上尽量别大声说话,去年有个小伙子打电话声音太大,旁边的老太太抹着眼泪说:“姑娘,能小点声不?我想跟我老伴说说话。”那一刻车厢里忽然静下来,只剩风掠过车窗的声音。

九公山长城纪念林陵园清明班车几点发?-1

返程的班车是下午1点到4点,每小时一班,在陵园正门的“返程候车点”等。我去年坐2点那班,上车时王师傅递来一杯温水:“累了吧?喝口热的。”车上的人都攥着空花束,有的摸着口袋里的照片,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菊香。要是赶不上末班车也别急,村里的顺风车会在门口等,30块钱到昌平线南邵站,记得跟司机讲价——去年有个游客被要了50,师傅说:“别惯着他们,咱们都是去看亲人的,不容易。”陵园里有免费电瓶车,从候车点到墓区要走15分钟,腿脚不好的可以找穿蓝制服的工作人员,他们会帮你叫车,还会帮着拎花。

其实这班车载着的,是最朴素的想念。我曾在班车上遇到个老太太,攥着张泛黄的消防员照片,说儿子牺牲时才22岁:“我每年都坐这班车,师傅给我留靠窗位,说能看到他的墓区——你看,那座山的半山腰,能看到长城,他生前最想去长城。”风掀起她的白发,她指着窗外的山笑,眼里闪着光。那一刻忽然懂了,为什么大家愿意挤这班不算宽敞的车——不是因为便宜,是因为这车轮转着的,是通往记忆的路,是跟故人“见一面”的期待。

九公山长城纪念林陵园清明班车几点发?-2

今年清明,我还是会坐7点10分的班车。提前一天预约,穿那双旧运动鞋,攥着一束白菊,跟王师傅说声“早”,然后望着窗外的青山慢慢靠近。我知道,那座山里有我爷爷的墓,他会坐在墓碑前等我,等我跟他说:“爷爷,我来了,今年的菊花开得很好,你闻得到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