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后的潮白陵园,槐花香裹着湿润的风钻进衣领,主干道旁的樱花树落了一地粉,有人蹲在墓碑前用棉签擦照片上的灰尘,有人把刚买的百合插在石缝里。长椅上的张阿姨拽了拽旁边李婶的袖子:“你家老周那墓,明年是不是就到期了?我家那口子的也快了,这可咋整?”其实这不是张阿姨一个人的问号——在潮白陵园扫墓的北京人,十个里有八个都念叨过“墓地能放多久”的事儿。
咱们先把政策的“底”兜出来。国家1997年的《殡葬管理条例》早给经营性公墓划了线:墓穴租赁期限最长不超过20年,到期能续租。后来北京2012年修订《北京市殡葬管理条例》,又把这规矩细化了——租赁期满,家属只要按规定续交费用,使用权就能接着往下延,而且2021年再改条例时,特意加了“保护消费者权益”的条款,要求陵园必须提前60天书面通知续费,费用标准还得明明白白贴出来。潮白陵园作为北京市民政局批的合法经营性公墓,这些红线肯定踩不得。
说到潮白陵园的具体执行,倒有不少让家属暖心的细节。陵园的客服小杨告诉我,他们有个“到期提醒台账”,提前3个月就开始给家属发短信、打电话,要是联系不上,还会托社区或者之前留的紧急联系人捎信儿。“去年有个阿姨,儿子在国外,我们打了十几次电话才找到人,阿姨说‘要不是你们提醒,我都忘了这事儿’。”续费的流程也不麻烦,带好身份证和墓穴证,到服务中心填张表就行,或者直接在公众号上操作,费用是按当年的墓地维护费标准收——现在一年也就几十块,续20年还没一顿饭钱贵。
其实最让大家犯嘀咕的,是“20年之后会不会被收走”。我特意问了陵园的法务小张,他笑着摆手:“哪能啊!只要按时续费,使用权一直是你的。”他翻出2021年的条例给我看,里面明明白白写着“殡葬服务机构不得擅自终止墓穴使用权”。再说了,潮白陵园都开了快30年了,好多老客户都是“续费老熟人”——有位大爷,父亲的墓续了三次费,每次来都跟管理员唠两句:“你们这儿的树比我上次来又高了一截,我爸肯定喜欢。”
除了年限,家属更在意的是“陵园能不能一直管好”。潮白陵园依着潮白河建,里里外外种了两万多棵树,松树的影子盖着墓碑,柏树的枝叶扫过头顶。管理员王师傅说,他们每天早八点就开始巡园:“看看墓碑有没有裂缝,草坪有没有秃块,路灯亮不亮。去年夏天暴雨,我们连夜把低洼处的墓碑都垫了砖,怕雨水泡着。”有回我碰到个姑娘,蹲在妈妈的墓前哭,管理员大姐递过来一张纸巾:“要是想妈妈了,就来这儿坐会儿,我们帮你守着。”
离开的时候,夕阳把潮白河的浪染成橘红色,陵园的广播里放着《茉莉花》。门口的志愿者递过来一杯温热的菊花水:“有事儿您随时找我们。”其实对于家属来说,“年限”从来不是冷冰冰的数字——是每年清明能来擦一次照片,是逢年过节能摆上一碗饺子,是知道“不管过多少年,这儿还能留着亲人的痕迹”。潮白陵园把政策捋得透亮,把服务做到实处,就是给咱们北京人吃了颗“定心丸”——那些刻在石头上的名字,那些藏在风里的思念,值得被好好守着,一年又一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