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银杏叶的碎金落在肩头时,我正跟着导航往昌平的方向走——朋友托我去天堂公墓看看她去世的母亲,说去年种的月季该开了。北京的秋天总这样,风里带着点桂香,又带着点凉,像极了那些没说出口的想念。
天堂公墓藏在昌平区南口镇的燕山脚下,具体地址是羊台子村西。从市区出发,走京藏高速到南口出口,再沿着南雁路往西北开大约10公里,路边的青灰色石碑就会撞进视线——“天堂公墓”四个鎏金大字,被风磨得有点发亮,却依然醒目。我第一次来的时候跟着导航绕了小弯,后来才知道过了南口农场的红色牌子要放慢车速,不然容易错过藏在树影里的路口。那石碑像个沉默的老伙计,站在路边等每一个要找它的人。
进了公墓的门,两排国槐立刻把外界的喧嚣挡在外面。树干粗得要两个人合抱,枝叶织成绿色的穹顶,阳光漏下来在地上撒满碎银。道路两旁是修剪整齐的冬青,偶尔冒出几株珍珠梅,白色的小花串像刚拆封的棉花糖,香气淡得要凑近些才能闻见。再往里走,燕山的轮廓慢慢铺展开,青灰色的山影贴着天际线,山脚下的响潭水库闪着碎光——老人们说这是“前有照后有靠”,照的是水库的灵气,靠的是燕山的稳重,这样的地方,能让人“安心”。我沿着青石板路走,每一步都踩得稳稳的,像踩在记忆的褶皱里。
墓园里的每块墓碑都有自己的故事。有的碑前摆着半盒稻香村的桂花糕,包装纸还泛着油光;有的立着小小的石凳,上面放着一杯还温热的茶,杯壁凝着水珠;我找到朋友母亲的墓时,那株月季果然开了,粉的像她年轻时穿的连衣裙,红的像她煮的番茄鸡蛋面。碑身上贴着张便签,字是歪歪扭扭的:“妈,我上周去了前门大街,买了您爱吃的冰糖葫芦,下次带过来。”风一吹,便签纸晃了晃,月季花瓣落了一片在上面,像有人轻轻拍了拍它。旁边的墓前摆着个陶制的小花盆,里面种着几棵葱——应该是位喜欢做饭的老人,连离开都带着烟火气。

其实来这里的交通不算麻烦。坐地铁的话,昌平线到南邵站,转870路公交车到羊台子村口,下车后往山上走15分钟,就能看见国槐的拱廊。村里的老人都认识这条路,上次我问一位挑着菜的阿姨,她笑着指方向:“顺着有国槐的路走,闻着槐花香就到了。”要是自驾,停车场就在入口旁边,铺着水泥地,停二十几辆车没问题——毕竟来这里的人,都不想把时间浪费在找车位上。
我离开的时候,夕阳把整个墓园染成了暖金色。国槐的影子拉得很长,盖在石碑上像层软毯子。风里传来水库的水声,还有不知哪里飘来的槐花香。其实地址从来不是一串冰冷的文字,它是每一个想念的人脚下的路,是每一次出发的终点,是那些没说出口的“我想你”,终于能落地的地方。下次再来,我要带一盒桂花糕,带一杯温热的茶,带一束开得艳的月季——因为我知道,总有一个地方,能接住所有的想念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