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巷口的梧桐叶刚落尽,楼下便利店的玻璃柜就摆上了纸扎的白菊花——又到冬至前的祭扫高峰。上周陪妈妈去潮白陵园看姥姥,原本想着开车,结果导航里京通快速的红线缠得人心慌,妈妈突然拍大腿:“哎!忘了陵园有班车!去年我跟你李姨坐过,不用找停车位,还能跟人唠唠嗑。”这倒提醒了我,好多人可能还没摸准潮白陵园班车的“脾气”,其实它比想象中贴心,尤其是对住在市区的我们来说。

潮白陵园的班车主要守着三个市区点:国贸地铁站G口、大望路B口、通州北苑A口。只有周末和法定祭扫高峰日(比如清明、冬至前两周)才开,平时只有工作日的预约班车,但一般人用不上。我上周坐的是国贸7点的头班车——六点五十到的时候,已经有三个阿姨拎着保温桶在等了,桶里装的是给已故亲人的饺子。“姑娘,你也坐班车啊?”其中一个穿藏青外套的阿姨问我,“我跟你说,这班车司机可好了,上次我把伞落车上,他追了半条街给我送回来。”七点整,司机师傅踩着点来,穿藏青制服,戴白手套,先绕车转了一圈检查轮胎,然后打开后备箱:“大家把重东西放这儿,前面留空给老人。”

坐班车的小窍门得记牢:不用预约,直接排队,但高峰日得早到——比如想坐7点的车,最好6点45到,不是怕没座,是怕晚了挤得慌。我上周那班车坐了25个人,刚好满员,最后上来的阿姨只能坐过道的加座,师傅赶紧递了个靠垫:“委屈您了,下一班15分钟就来。”还有返程时间要盯紧:陵园正门左边有个蓝色雨棚,写着“班车返程点”,末班车是下午4点,千万别逛忘了。我妈上次跟李姨去,差点错过末班车,还是师傅看见她们往门口跑,特意等了两分钟:“再晚一步,你们就得打车回市区,得花八十块呢。”

潮白陵园班车时间-1

最暖的是班车上的人情味儿。上周返程的时候,有个老爷爷抱着相册在哭——相册里是他和已故妻子的婚纱照。旁边的阿姨递了张纸巾:“老哥,别难过,我家那口子也走了三年,我每次坐班车都跟他说说话,就跟他还在似的。”司机师傅听见了,悄悄把车载音乐换成了《茉莉花》——那是老爷爷刚才提过的,他妻子生前最爱听的歌。车过京通快速的时候,阳光从车窗漏进来,照在老爷爷的相册上,照片里的阿姨扎着麻花辫,笑得像当年一样。

下车的时候,妈妈把姥姥的照片贴在胸口:“下次再来,还坐班车。”我看着远处的国贸大厦,突然觉得,这辆往返于市区和陵园的班车,载的不只是乘客,还有一份份没说出口的思念——它不像地铁那么冷,不像出租车那么急,更不像自己开车那么累,它像邻居家的大哥,稳稳当当地把你送到想去的地方,再稳稳当当地接你回来。就像上周那个司机师傅说的:“我们这班车,不是拉人,是拉着心意去见想念的人。”

潮白陵园班车时间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