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的秋深时,八达岭脚下的山梁裹着层淡金的雾,陵园里的侧柏还凝着晨露,有家属捧着素菊沿着石板路走,衣角沾着松针——这是我第三次陪朋友来八达岭陵园。比起前两次的手忙脚乱,这次我们早早就通过官网预约好了祭扫流程,连陵园门口的风都比往年柔和些。

第一次来是去年冬天,朋友爷爷突然去世,我们抱着骨灰盒挤在陵园门口的咨询处。窗口前的队伍弯成了蛇形,北风灌进衣领,朋友一边搓手一边翻身份证,突然想起没带死亡证明,急得眼泪砸在羽绒服上;第二次是今年清明,祭扫的人潮把园区入口堵得水泄不通,我们绕了三公里才找到停车位,等冲进陵园时,早已过了想和爷爷“说说话”的安静时刻。那两次的慌乱像根小刺,扎得人心里发疼——直到后来才知道,这些麻烦本可以通过官网预约避开。

八达岭陵园墓地官网预约-1

其实八达岭陵园的官网预约远没有想象中复杂。打开官网首页,“预约服务”的入口就在最醒目的位置,点进去选“安葬预约”或“祭扫预约”,填好逝者信息、家属联系方式,再挑个合心意的时间——想赶清晨的清净就选8点到9点,风里还飘着松脂香;怕忘带资料的话,提前上传身份证、死亡证明,官网会先审核,现场只需要核对一下就行。我帮朋友操作时,还意外发现“一对一客服”选项,点进去弹出来的对话框里,客服姑娘耐心得像邻居家的姐姐,不仅讲清了资料清单,连停车场的入口位置、园区里的便民饮水点都细细说明,末了还补了句“要是找不到路,到了门口打电话,我们去接你”。

八达岭陵园墓地官网预约-2

真正的便利藏在预约后的细节里。上次预约安葬仪式,我们刚到陵园门口就看到工作人员举着朋友爷爷的名字牌,直接引到专属停车位——不用再绕着园区转圈找空位;进了园区,引导员拿着手绘地图陪我们走到墓穴,指着旁边的小亭子说“这里有免费的白菊,烧纸的话前面的焚烧炉是安全的”;连仪式用的香烛,都提前摆放在了墓碑旁的石台上。还有次清明祭扫,我提前三天预约,官网发来条短信:“近期风大,陵园需注意防火,附防火须知链接。”短短一行字,像有人提前给你掖了掖衣领,暖得很。

我们来陵园,从来不是为了完成什么“任务”,不过是想和逝去的人好好“说说话”。以前总觉得“预约”是种束缚,后来才懂,官网的预约是把那些无关的慌乱都挡在外面——不用排队、不用找资料、不用挤着找车位,你只需要带着一束素菊,带着想说的话,慢慢走进来,像以前陪长辈散步一样。朋友上次祭扫时,坐在爷爷的墓碑前,摸着碑上的字轻声说:“爷爷,我带了驴打滚,还是你从前常去的那家;我换了新工作,老板人好,你不用怕我受委屈。”风把她的头发吹起来,落在墓碑上,阳光穿过柏树叶洒在她脸上,没有眼泪,只有平静——这才是我们想给亲人的告别啊。

现在每次有人问我八达岭陵园怎么预约,我都会说:“去官网看看吧,那不是冰冷的网页,是帮你把思念变简单的工具。”北京的冬意渐浓,我帮朋友预约了周末的祭扫,这次我们不用再慌慌张张,不用再挤着进园区,只需要带着一束素菊,带着想说的话,慢慢走进去,像以前一样。毕竟对亲人最好的怀念,从来不是带着慌乱的“赶场”,而是从容地、认真地,和他们说一句:“我来了,想你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