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槐花香钻进衣领时,我正攥着手机站在西直门公交站北出口的报刊亭旁——第三次来西静园公墓,终于把班车的"脾气"摸透了。要不是去年清明绕着枢纽站转了半小时才找到车,我大概不会留意到那块藏在梧桐树后的蓝色牌子,上面用白漆写着"西静园公墓专线",字角还沾着点没擦干净的灰尘,像极了老家巷口的老门牌。
其实西静园的班车就两种模样:工作日的"准时版"和节假日的"贴心版"。工作日的发车点固定在西直门枢纽站北出口,早7点整会有第一班车,司机师傅会提前10分钟打开车门,让赶早的人先把东西放上去;第二班是8点半,适合那些要送孩子上学再出发的人。到了周末或清明、冬至这样的祭扫高峰,会加开9点15分的第三班——上次坐这班时,车上挤了七八个拎着纸扎花的年轻人,其中一个姑娘举着手机跟同伴说:"幸亏加了这班,不然要错过给奶奶烧纸的时间。"返程的时间更"有人情味":下午1点、2点半、4点,最晚那班司机师傅从不会卡着点走,总要等最后几个祭扫的人慢悠悠晃过来,才发动车子——他说:"都是奔着念想去的,多等十分钟算什么。"
找班车点的小技巧得记牢:别跟着导航瞎转,西直门站的"殡葬服务"指示牌比什么都准,顺着箭头走30米就能看到报刊亭;要是实在路痴,问保洁阿姨或保安师傅,他们准能指对方向——上次帮我找车的阿姨还额外提醒:"别带太多香蜡,班车不让放车厢里,得装密封袋放后备箱。"要是赶不上直达班车也别急,地铁4号线到安河桥北再打车,15分钟就能到,但早晚高峰会堵得让人着急,不如班车稳当;或者坐330路公交到"西静园站",就是要走10分钟土路,下雨天会有点滑。
上周末坐班车时,旁边坐着位穿藏青外套的阿姨,手里攥着一束白菊,花瓣上还沾着露水。她跟我念叨:"我家老头走了三年,每次都坐这班車。司机小王认识我,会帮我拎装着饺子的保温桶——老头生前最爱吃我包的白菜猪肉馅。"车窗外的杨树影掠过,阿姨摸着手里的菊花,声音轻得像片羽毛:"其实不是图省事,是这班车走的路,跟老头以前带我去香山的路一模一样。你看,前面那棵歪脖子树,老头以前还帮我拍过照呢。"我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,路边果然有棵歪着身子的杨树,树叶在风里晃啊晃,像在跟谁打招呼。
其实查班车时间从来不是目的,是怕错过见那个人的机会。西静园的班车没有舒适的座椅,没有快速的路线,却载着最朴素的想念——早一点,晚一点,只要能到,就好。下次要是有人问起去西静园的班车时间,我会笑着说:"记着早7点的第一班,或者8点半的那班;周末有加开,返程别着急,司机师傅会等你。"毕竟,想念从来都不是赶时间的事,慢一点,才能把路上的风、身边的人,都装进关于那个人的回忆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