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后,凤凰山脚下的柏油路总比往常热闹些。提着菊花的人们沿着石阶往上走,偶尔会听见几句压低声音的议论:“你家那墓是正规的不?我听说去年东边那片被要求迁坟了。”“哎,当年图便宜买的小产权,现在整天提心吊胆。”这些议论像根细针,扎进不少家属心里——好好的陵园,怎么就和“小产权”扯上关系了?
说起凤凰山陵园,老济南人都有印象。背靠青山,前有溪流,早年间是村里的集体林地,后来有人看中这儿的风水,租了块地建墓地。刚开始规模小,没多少人在意,直到近几年“小产权墓地”的广告贴到小区门口,“两万块买终身墓地”的诱惑让不少人动了心。可实际上,这些所谓的“小产权墓地”根本不是正规公墓——它们没有民政部门颁发的《公墓经营许可证》,土地性质还是集体林地或耕地,商家所谓的“产权”,不过是和村里签的几十年租赁合同。换句话说,你买的不是“墓地所有权”,只是“土地使用权”,而且这个权利压根没得到法律认可。
去年夏天,住在市中区的张阿姨就栽了大跟头。2018年她在凤凰山北边买了块小产权墓,当时商家拍着胸脯说“永远不会动”,结果今年村里要搞“退耕还林”,一纸通知要求半个月内迁坟。张阿姨找商家要说法,才发现当年签合同的公司早注销了,联系人电话也成了空号。更糟的是,因为没有正规证件,她连拆迁补偿都拿不到——从法律上讲,这块地根本不是合法公墓。

像张阿姨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例。去年凤凰山片区统计,涉及小产权墓地的投诉有二十多起,大多是“商家跑路”“无法迁坟”“没有维护”的问题。很多人当初觉得“反正都是埋人,便宜就行”,直到风险找上门才后悔:小产权墓地没有法律保护,一旦遇到征地或政策调整,家属只能自认倒霉;就算没遇到拆迁,后续维护也没保障——商家要是卷钱跑了,墓地很快会变成杂草丛生的“荒坟”,连碑上的字都没人帮忙擦。
其实凤凰山不是没有正规墓地。陵园南区是2015年经民政部门批准的经营性公墓,红墙围起来的区域里,每块墓都有正规的《墓地使用权证》,门口公示栏里挂着《公墓经营许可证》和《土地使用证》。负责管理的王师傅说:“正规墓价格是稍高些,但我们有24小时保安,每年会定期除草、修碑,就算几十年后,只要家属续交管理费,墓就一直在这儿。”

怎么才能避开凤凰山的“小产权坑”?其实就三点:先看资质,正规公墓一定会挂着两个证,没证的再好也别碰;再要证件,买墓后一定要拿《墓地使用权证》,这是法律认可的凭证;最后选区域,凤凰山南区是民政部门批的,北区那些“私人承包”的地块,再便宜也别沾。毕竟,墓地是对亲人最后的牵挂,要是因为图便宜让这份牵挂变成麻烦,反而违背了初衷。
风从凤凰山的林子里吹过来,带着松针的味道。正规墓区的石碑上,刻着“先考XX之墓”的字样,碑前的菊花还沾着露水——比起“便宜”,“安稳”才是对亲人最好的告慰。下次再去凤凰山,不妨多问一句:“这墓,有证吗?”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