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玉渊潭飘来的桃香,我攥着母亲生前织的毛线手套站在八宝山公交站,旁边的大叔正举着手机凑向志愿者:“姑娘,我想约下周末去看老伴,这公众号咋点不开啊?”志愿者笑着递过一张指引卡:“叔,您点‘北京社会建设与民政’,底下有个‘掌上服务’,点进去就是公墓预约。”我望着大叔频频点头的背影,忽然想起去年春天自己第一次预约时的慌乱——原来那些关于“想念”的小事,都需要一点“提前量”。

其实八宝山人民公墓的预约不算复杂,只是得摸准门路。最方便的是线上公众号预约,打开微信搜“北京社会建设与民政”,关注后点底部菜单栏的“掌上服务”,再选“公墓预约”就能进入页面。我记得第一次操作时,盯着“墓区选择”愣了半天——原来八宝山分几个墓区,得先确认亲人所在的区域,人民公墓一区”或者“英烈园”,填错了可就白跑一趟。接着要填身份信息,姓名、身份证号、联系电话得和预约人一致,还要选具体的祭扫日期和时段(每天分8:00-10:00、10:00-12:00、12:00-14:00、14:00-16:00四个时段),人数最多填3人,毕竟要限流,怕挤着了没处好好说话。提交后会收到一条带验证码的短信,得存好,到时候门口要核验。要是不会用手机,也能打预约电话68180844,工作日9点到17点有人接,客服姑娘声音很软,会一步步教你填信息。

八宝山人民公墓预约-1

还有些细节得提前留意,不然容易踩坑。身份证原件一定要带——去年我陪邻居阿姨去,她只带了复印件,结果门口的工作人员说“得刷原件核验身份”,只好让我跑回去取,耽误了半小时。预约的时段要守时,比如约了8点到10点,就得提前10分钟到,逾期15分钟预约会自动取消;要是临时来不了,得提前24小时在公众号里取消,不然会影响下次预约。还有个小提醒:现在八宝山不让带明火和烧纸,最好带鲜花或者绢花,我妈生前爱茉莉,我每次都带两束白色茉莉,放在墓碑前,风一吹,香气就能绕着碑石转两圈。

八宝山人民公墓预约-2

记得去年第一次顺利预约后,我抱着茉莉站在母亲的墓碑前,阳光穿过松柏的缝隙洒在碑面上,刻着“爱女小棠”的地方泛着暖光。我坐下摸了摸碑上的纹路,忽然想起母亲生前总说:“做事要提前准备,才不会慌慌张张。”原来预约不是麻烦,是让“想念”有了缓冲的空间——不用挤着抢位置,不用慌着找管理员,只要提前填好信息、带好证件,就能安安静静和那个人说说话。旁边的阿姨蹲在墓碑前,轻声说:“老头子,我今天带了你最爱的豌豆黄,凉丝丝的,你尝尝。”风把她的白发吹起来,我忽然明白:那些关于预约的细节,都是为了让“思念”更沉一点,更稳一点。

昨天我帮楼下的张奶奶预约,她握着我的手说:“我怕我记不住步骤。”我笑着教她点公众号:“奶奶,你看,这个按钮是绿色的,点一下就进去了,填完信息我帮你存着验证码。”她盯着手机屏幕上的“预约成功”字样,眼角的皱纹里盛着笑:“这样我就能在下个月生日那天,给老周带碗长寿面了。”风里的桃香更浓了,我望着远处的松柏,忽然觉得:预约的每一步,都是在把“想念”变成具体的行动——不是急着冲进去,不是慌着赶时间,而是慢慢准备,慢慢靠近,慢慢把那些没说出口的话,轻轻放在那个人的墓碑前。

其实我们都懂,那些再也见不到的人,从来没离开过——他们在茉莉香里,在毛线手套里,在每一次提前做好的预约里。而我们要做的,不过是顺着那些温柔的指引,把想念的

八宝山人民公墓预约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