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泉墓园的清晨总裹着一层淡雾,露水落在墓碑的刻字上,像谁偷偷抹了把眼泪,又像星星坠进了石头缝里。我蹲在第三排碑前,摸着一块刻着"李素兰之墓"的花岗岩——凹槽里的露水凉丝丝的,却带着股暖,像李阿姨生前织的毛线袜,针脚里藏着太阳的味道。

来问墓刻字价格的人,大多红着眼眶。上周有个小伙子攥着奶奶的旧手帕来,说要刻"奶奶的糖罐在这儿",末了补一句:"多少钱都行,只要像她写的字。"其实刻字的价格从来不是贴在石材上的标签,它藏在石头的纹路里,躲在刻刀的茧子里,裹着活人心里没说出口的想念。

先说石材。温泉墓园常用的三种石头,像三种不同的日子:花岗岩是灶台上的石板,结实耐操,刻上去的字能经住十年的风刮雨泡,价格最实在——刻个名字加生卒年,大概五百到八百块。汉白玉像奶奶的瓷碗,白得温润,刻的时候得屏着气,稍微用力就会崩茬,所以价格要贵三分之一,适合喜欢"干净"的老人。青石是老房子的门槛石,青灰里带着点旧旧的黄,刻出来的字像旧书里的墨痕,像爷爷写的毛笔字,价格和汉白玉差不多,却多了股烟火气。王师傅说,上次有位老先生指定用青石,说"这石头跟我家老门槛一个味儿,刻上字,像把老家搬来了"。

和工艺。不是字数越多越贵,是"心意越重,刀要越轻"。上个月有个姑娘要刻妈妈的微信签名:"人间值得,下次还来"。王师傅刻的时候,把"值得"两个字刻得稍微大一点,"像妈妈发语音时的语气,带着点调皮",还在"下次还来"下面偷偷刻了个小爱心——不是姑娘要求的,是王师傅觉得"妈妈肯定喜欢"。这样的内容,价格比普通名字多了两百块,因为要把文字背后的情绪"揉进刀里"。还有位老先生要刻自己写的打油诗:"吃了一辈子红烧肉,喝了一辈子茉莉花,走了也得带着这口福",王师傅用了行书,每一笔都像老先生握笔时的抖劲,刻了三天,价格比刻"先父之墓"贵了一倍,但老先生摸着字笑:"这才是我爹的样子。"

温泉墓园墓刻字价格-1

手工刻和机器刻的区别更有意思。机器刻像打印机,按个键就出来,字是"平的",没有刀痕的深浅,价格能便宜一半,但王师傅说"少了点人气儿"。手工刻就像给石头"缝衣服",得顺着石材的纹路走刀——比如花岗岩的纹路像水波纹,刀要跟着"波纹"拐,刻出来的字"像浮在水面上";汉白玉的纹路细,刀要像绣花针,轻轻挑,不然会"扎破"石头。王师傅的手指上有个老茧,是二十年前刻汉白玉时刀滑了划的,他说:"刻字不是雕石头,是把活人心里的话刻进去,所以每一刀都要沉下心,像跟老人说话似的。"

温泉墓园墓刻字价格-2

其实来问价格的人,最怕"花了钱没刻对"。我见过最合心意的刻字,是位阿姨给老伴刻的:"老周,你种的月季开了"。用的普通花岗岩,手工刻,才六百块。王师傅把"开了"两个字刻得稍微翘一点,像月季的花瓣,阿姨摸着字说:"他生前最得意那盆月季,每天浇完水都要跟我说'你看,又冒芽了',刻这句话比刻'爱你一生'更像他。"还有次,一个小朋友要刻"爷爷,我考了双百",王师傅用了卡通字体,把"百"字刻成小太阳,小朋友摸着字蹦起来:"爷爷肯定能看见!"

昨天傍晚,王师傅刻完一块碑,站在旁边抽烟。碑上刻着"陈阿婆,爱吃糖,爱打麻将,爱骂我懒"

温泉墓园墓刻字价格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