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天的清晨,福田公墓的银杏道上落了一层碎金。常有游客捧着刚买的白菊站在树底下,指着远处刻着名字的碑问:“这墓地是永久性的吗?”风卷着叶子擦过汉白玉碑身,细碎的光斑晃过问话人的眼,像是在回应这个藏着牵挂的问题。

其实关于“永久性”,早有明确的答案。1992年民政部出台的《公墓管理暂行办法》里写得清楚,经营性公墓的墓穴使用权最长是20年,期满后可以申请续期——福田公墓作为北京西城三环边老牌的经营性公墓,三十年来一直照着这个规矩走。我去年遇到过一位张阿姨,攥着老伴的墓穴合同在服务大厅门口转圈,额头上的皱纹里都是汗:“我就怕过了期,老伴的地方就没了。”工作人员赶紧把她扶到椅子上,递了杯温蜂蜜水:“阿姨您别急,我们会提前三个月给您打电话,带着身份证和之前的合同来,十分钟就能办好续期。”后来张阿姨跟我说,续完费她蹲在墓前,用袖口擦了擦碑上的灰尘:“老周,咱又能一起看两年银杏了。”

福田公墓墓地是永久性吗-1

常有人指着老舍先生的墓碑问:“名人的墓也是20年一续吗?”其实不管是文坛大家还是普通市民,在这里都守着同样的“时间规则”。老舍先生的墓前总摆着新鲜的黄菊,有游客特意从城南带过来的,也有公墓工作人员每天早上换的——不是因为“永久性”的标签,是因为每年都有人记着他写的“济南的冬天”,记着《茶馆》里王利发的那句“我是多么想念你们呀”。去年秋天我碰到个穿蓝校服的小姑娘,蹲在墓前用手机放《骆驼祥子》的有声书,风把她的马尾吹得晃起来,她抬头跟我说:“我爷爷以前在琉璃厂卖书,总跟我讲老舍先生的故事,现在爷爷不在了,我每年来给老舍先生送花,也给爷爷带一支。”你看,所谓的“永久”从来不是刻在石头上的数字,是后人踩着银杏叶来的脚步,是放在碑前的半块桂花糕,是读给逝者听的那句“我这次考试考了满分”。

也有人担心:“20年之后要是没人续费怎么办?”福田公墓的王经理跟我说,他们有一套完整的流程——先通过预留的电话、地址联系家属,实在联系不上的,会把骨灰迁移到专门的公益安葬区,墓碑会妥善保存起来。“每块碑后面都有一个家庭的故事,就算没人来,我们也得给逝者留个体面。”去年冬天我去采访,正好碰到保洁阿姨在擦碑,她戴着加绒的手套,把碑缝里的落叶挑出来:“这碑上的字是人家孩子写的,我得擦得亮亮的,不然对不起人家的心意。”风裹着松针落在她的围裙上,我忽然懂了,福田公墓的“长久”从来不是靠“永久性”的承诺,是靠每天清晨浇花的水管,是靠扫了一遍又一遍的银杏道,是靠工作人员记着每一户家属的忌口——比如3排12号的李叔叔爱喝茉莉花茶,每次家属来,服务台都会提前泡好一杯。

傍晚的时候,银杏叶落得更密了。我站在公墓门口回头望,夕阳把每块碑的影子都拉得很长,像是无数条通向过去的线。风里飘来食堂的饭香,有工作人员喊:“张姨,您的粥熬好了!”张阿姨应着声从碑群里走出来,手里攥着一片银杏叶——那是她给老伴留的,要夹在笔记本里。其实关于“永久”,福田公墓的银杏叶早给出了答案:真正的永久从来不是石头上的期限,是你每年秋天都会来捡的那片叶子,是你路过蛋糕店会想起的那口枣泥馅,是你坐在碑前说的那句“今年的银杏,比去年更黄了”。风又起了,吹得远处的松柏沙沙响,像是在说:“你看,牵挂从来没有过期的那天。”

福田公墓墓地是永久性吗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