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三陪妈妈去朝阳陵园给外婆祭扫,一出朝阳门地铁A口,就看见那辆熟悉的黄色班车——车身印着“朝阳陵园便民班车”的蓝字,车头挂着个小蓝旗,像在跟我们打招呼。妈妈边走边念叨:“去年清明打车去,堵在朝阳北路半小时,今年坐班车直接到门口,省了二十块打车钱不说,还不用攥着手机盯导航。”其实像我们这样的“老乘客”不少,朝阳陵园的班车早成了祭扫路上的“固定伙伴”,今天就把我摸清楚的班车路线和小细节分享给大家,帮大家少绕点弯。
先说说最核心的信息——班车从哪儿发、几点能坐上。目前朝阳陵园的便民班车有两个固定发车点:一个是朝阳门地铁站A口(挨着华联商场的出口,很好找),另一个是东大桥公交枢纽(在东大桥路和朝阳北路的交叉口,周边全是公交站)。这俩点都是交通“枢纽中的枢纽”:从北边来的人坐地铁2号线到朝阳门,从东边来的人坐6号线转2号线,从南边来的人坐109路公交到东大桥,几乎覆盖了大部分城区的换乘需求。发车时间也很“接地气”:工作日每天早8点、9点各发一班,下午2点、3点从陵园返程;周末和法定节假日(比如清明、冬至这种祭扫高峰)会加开10点的早班,返程也多了4点的班次——就怕大家等太久。路线更省心,基本是“直线直达”:朝阳门的班车走东二环辅路转朝阳北路,一路往东北方向开,路过青年路、褡裢坡,直接停在陵园正门;东大桥的班车更顺,沿着朝阳北路直走,35分钟就能到,比自己开车快10分钟。
再说说乘车的“小贴心”,这些细节比路线更让人安心。首先是“找车不用愁”——班车的辨识度太高了,亮黄色的车身在地铁口的车流里特别扎眼,就算第一次去,跟着“黄色车”的指引走,绝对不会错。其次是车上的“人情味”:司机师傅都很熟常客,遇到拄拐杖的老人,会主动把车门停得离路沿近一点,说“您慢点儿,踩稳了”;上次我带了两大束菊花,乘务员大姐还帮我把花放在座位旁边的空处,怕挤着花瓣;有一次妈妈忘带水,乘务员还递了一瓶矿泉水,说“天热,喝口润润”。这些小事儿,让本来沉重的祭扫之路,多了点温暖。
最后说几个“必知小贴士”,帮大家避坑。第一,高峰时段“提前10分钟到”——比如清明前两周、冬至前后,早8点的班车往往提前10分钟就坐满了,要是踩着点到,可能得等下一班;第二,带好“小凭证”——虽然平时不用,但节假日可能要登记祭扫信息,比如身份证或者提前在“朝阳陵园”公众号上预约的“祭扫码”,提前存到手机里,上车快;第三,“赶不上班车的 Plan B”——要是没赶上固定班次,别慌,陵园门口还有357路公交,从东大桥枢纽直接开过来,就是多坐5站,但也比打车省事儿;要是开车去,陵园门口有停车场,但节假日肯定满位,不如坐班车省心。
其实朝阳陵园的班车,好就好在“懂祭扫的人需要什么”——它没选偏远的发车点,而是选在大家最常去的换乘站;没定太赶的时间,而是选在大家能从容出门的早8点;没搞复杂的路线,而是直接“点对点”到门口。就像妈妈说的:“祭扫本来就让人心里难受,要是路上再折腾,更累了,有这个班车,至少能少点麻烦,多留点心思陪外婆说说话。”
下次去朝阳陵园,不妨试试这辆班车——出了地铁口,找那辆黄色的“便民车”,坐上去,看看窗外的梧桐树,闻闻车上飘来的菊花香,很快就能到陵园门口。毕竟,祭扫的意义不是路上的折腾,而是陪亲人“聊聊天”,这辆班车,帮我们把“折腾”变成了“从容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