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的春天,我陪着邻居张阿姨去凤凰山陵园选墓。她攥着老伴周叔的照片,照片里的周叔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,站在樱花树下笑。风把张阿姨的碎发吹到眼角,她用袖口擦了擦,问我:“你说,老周会不会嫌这儿贵?”那时候的凤凰山陵园刚醒过来,门口的桃树开着粉花,沿着主路走进去,新种的银杏芽儿嫩黄,连空气里都飘着松针的清苦味儿——不像后来扩建得那么规整,倒像个藏在山脚下的小公园。

那天我们跟着管理员李叔转了大半个陵园,才算把2018年的价格摸清楚。最基础的是生态葬,树葬、花葬都在这儿。树葬是把骨灰盒埋在樱花树或松柏的树根旁,上面立个小金属牌,刻着名字和生卒年,价格从8000到15000元不等;花葬更巧,骨灰混在花肥里,种在向日葵或月季花丛下,连金属牌都嵌在花池的青砖里,李叔说:“夏天花开的时候,这儿像铺了层金毯子,比墓碑热闹。”中间档是传统立碑墓,在陵园的中轴线上,石材用的是邻县采石场的青麻石,碑身方方正正,刻着简单的家训,面积大概1平米左右,价格25000到45000元。李叔指着靠近景观湖的几座墓说:“这儿能看到湖水,早上有雾的时候,像飘着云,所以贵5000块——上个月有个老哥选了这儿,说他爸生前爱蹲在河边钓鱼,现在能‘天天守着水’。”还有几座定制墓在最里面的银杏林里,石材是进口的印度红,碑身上刻着龙凤呈祥的浮雕,李叔说价格要8万以上,但那一年没卖出去几座,“大多人还是觉得,只要能常来看看,简单点就行。”

后来我跟李叔坐在景观湖的石凳上聊天,才知道2018年的价格为啥这么实在。他说陵园刚完成二期扩建,新种的银杏和人工湖花了不少钱,但那年政府刚出了生态葬补贴政策,每单能减1000块,所以生态葬的价格比2017年还降了点;石材是直接从采石场拉的,没经过中间商,立碑墓的成本压下来了;加上那一年陵园的运营成本没涨——工人还是那几个本地大叔,保洁阿姨是附近村里的,连浇花的水都是山脚下的泉水。李叔摸出旱烟袋,烟锅里的火星子一闪一闪:“我们这儿不是卖‘墓地’,是卖个‘落脚处’。老人走了,子女能掏得起钱,还能常来坐会儿,跟老人说说话,这比什么都强。”

凤凰山陵园价格2018-1

那天张阿姨选了樱花树葬。她蹲在树坑旁边,把周叔的照片轻轻放在泥土上,说:“老周,你以前总说想去看樱花,现在不用跑公园了,这儿的樱花比公园多。”风刚好吹过来,樱花花瓣落在照片上,像周叔在摸她的头发。还有做早餐店的陈哥,选了35000元的立碑墓,在景观湖旁边——他说父亲生前每天凌晨3点起来揉面,总说“等退休了,要去湖边钓次鱼”,现在终于能“天天钓”了。还有一对年轻夫妻,抱着刚满三岁的孩子的骨灰盒,选了花葬在向日葵花田旁边,妻子哭着说:“宝宝喜欢太阳,这样他每天都能晒到太阳。”

现在想起2018年的凤凰山陵园,不是一串冰冷的数字,而是樱花树下的眼泪,湖边的风,还有向日葵花田的热气。那些价格里藏着的,是普通人对亲人最朴素的心意——不是要多贵的石材,不是要多好的地段,只是想给走了的人找个“能常来看看”的地方。就像张阿姨后来常说的:“每次去看老周,我都带杯他爱喝的茉莉花茶,放在树底下。风一吹,茶味儿飘起来,我就觉得他

凤凰山陵园价格2018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