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六点半的西直门地铁站C口,张阿姨攥着叠得方方正正的黄纸,另一只手揪着布包带子——老花镜滑到鼻尖,她眯眼往公交站扫。上周去社区买菜,邻居王姐说"福田公墓开了接送班车,不用倒三趟公交",她特意把日子记在台历上,今早天刚亮就爬起来,煮了俩茶叶蛋揣怀里,要去看老伴。

淡蓝色中巴车转过街角时,张阿姨一眼认出车身上的小字"福田公墓便民接送线"。司机李师傅穿藏青制服,正擦后视镜,见她过来赶紧跨下台阶:"阿姨早啊?"接过布包时指腹碰到热乎的茶叶蛋,又补句:"我车上有暖瓶,等会儿给您倒热水。"

这趟车的路线是李师傅摸的"老北京串儿":从西直门出发,沿德胜门内大街往北,过新街口老胡同,穿积水潭桥洞,再西北走两公里到公墓。车上多是熟脸——前排陈大爷每周三必来,说要给老伴擦墓碑灰;后排周阿姨总带自家腌的酱黄瓜,分给同车人;今早来个穿浅蓝外套的姑娘,攥着手机盯导航,李师傅从后视镜瞥见开口:"姑娘,到了我喊你,我跑三年闭着眼都找得着门。"

福田公墓接送班车-1

车厢暖瓶永远装着温热蜂蜜水——李师傅说去年冬天有老人没吃早饭犯低血糖,从那以后他每天带蜂蜜水,后来公墓干脆配了保温桶;后排座椅旁挂着折叠伞,是居委会送的,上回下雨有阿姨没带伞缩在公交站,李师傅第二天就挂上去;偶尔有坐轮椅的大爷上车,同车小伙子会立刻站起来,一个抬轮椅一个扶腰:"大爷慢点儿,脚踩稳。"

福田公墓负责调度的小周说,去年客户回访时二十多位老人提"去次公墓耗大半天",还有年轻人说"周末加班没法送父母",今年春天就开了这条线。王大爷是开通当天第一个乘客——腿裹护膝拄不锈钢拐杖,颤巍巍爬台阶时眼泪掉下来:"我老伴走半年,腿不好没法坐公交,今天终于能来看她了。"后来他每周四都来,有时带老伴生前爱喝的月季,有时跟李师傅聊:"我老伴以前爱听京剧,你车上放的《锁麟囊》,她当年能唱全本。"

傍晚五点,班车从公墓返回。夕阳把车厢染成橘红,张阿姨摸着口袋里的照片——那是老伴在北海公园拍的,穿白衬衫举着糖葫芦笑。李师傅拧开收音机,《空城计》调子飘出来,陈大爷跟着哼两句,周阿姨把酱黄瓜塞进张阿姨手里:"尝尝,我家老头子腌的,比外面卖的地道。"车窗外老槐树影子掠过,远处鼓楼传来晚钟——这趟车装着思念,也装着烟火气,沿着老北京街巷,把温暖往更深处送。

福田公墓接送班车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