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三陪朋友去天山陵园看她母亲,出市区往西北走半小时,过了三道湾的杨树林,远远就看见青灰色石牌坊上刻着“归园”二字,字体软乎乎的,像有人用毛笔蘸着温水写的。进了门,柏油路两旁的松柏漏下细碎的阳光,风里飘着桂香,路边墓碑上的刻字都很淡——“爱花的妈妈长眠于此”“爸爸,我们仍在听你讲的故事”,没有夸张的装饰,倒像走进了一片安静的花园。

朋友选的墓位在镜湖边第三排,紧挨着松树林。“我妈生前爱听松涛声,”她摸了摸墓碑上的纹路,“这里背靠天山余脉,前面是镜湖,春天垂丝海棠开的时候,花瓣会飘到墓碑上,像她当年给我别在发间的花。”聊起费用,她倒坦然:“我选的标准型墓位,十五万出头。经济型的在北边坡上,七八万就能拿下,面积小一点,约一平米,适合预算有限的家庭;标准型是中间区域,1.2平米,用的山西黑石材,耐得住风吹日晒;精品型的临湖墓位要三十万往上,汉白玉材质,能看见湖水,还有配套的石桌石凳,好多人是为了圆亲人‘住水边’的心愿。”她蹲下来指了指刻字:“这是楷体,一块钱一个字,比隶书贵五毛,因为笔画细,得刻得匀才行。还有一年三百块的绿化维护费,陵园会定期剪草浇花,冬天给树缠草绳,上次我来,看见工作人员在给我妈墓前的月季施肥,说‘这花是你妈喜欢的,得养得壮点’。”

负责接待的王姐路过,笑着补充:“我们这儿最火的是生态树葬,三万多块,把骨灰埋在银杏树下,上面挂个铜牌,写着亲人的名字。好多年轻人选这个,说‘让爸妈变成一棵树,春天发芽,秋天结果,我们还能在树下坐会儿’。”她掏出本追思册,翻到一页:“每个月十五号我们办免费追思会,给每户发支白菊,还有专人念追思词。上次有个老爷爷,把老伴的照片做成瓷片嵌在墓碑旁,我们帮他摆了盆多肉,他握着我的手说‘终于能天天看见她笑了’。”

离开时夕阳把镜湖染成琥珀色,朋友把一束康乃馨放在母亲墓前——那是她妈生前最爱的花。风里传来松涛声,混着桂香,突然明白天山陵园的费用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:经济型里藏着普通人的孝心,标准型裹着对亲人的牵挂,精品型是想圆一个未说出口的心愿。就像王姐说的:“我们卖的不是石头,是安心。”

天山陵园墓地费用价格表-1

其实选墓地哪是选价格?是选“我妈能听见松涛”“我爸能看见湖水”“奶奶的花能年年开”。天山陵园的价格表上,每串数字背后都是一段爱的注脚:有人省着钱选经济型,是想留着给孩子交学费;有人咬咬牙选精品型,是因为亲人临终前说“想看看水”。而这里的每一寸土地、每一块石材、每一次维护,都是在把这些心愿轻轻接住,让每个来这里的人都能小声说一句:“妈,我给你找着好地方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