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的秋天总飘着桂香,也总让人格外念旧。老人们常说“认根”,就算住到二十层的高楼里,也想最后能“挨着土”。昌平的凤凰山陵园藏在燕山余脉的山坳里,沿着京藏高速开二十来分钟,就能看见山脚下那片郁郁葱葱的柏树林——这儿的树葬区,是最近两年很多北京家庭的“心选”。
说起树葬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“环保”,可在凤凰山陵园里,树葬更像一种“换个方式在一起”。去年冬天陪楼下张阿姨去选树位,她摸着一棵侧柏的树干,指尖蹭过树皮上的纹路:“我家老头生前爱养绿萝,总蹲在阳台花盆前说‘叶子黄了不用扔,埋到土里还能活’。现在倒好,他自己变成了树的根,以后我来浇花,就是跟他唠唠家常。”凤凰山的树葬不是传统的“挖坑埋盒”,而是把骨灰和着晒干的泥土,装进可降解的陶罐里,轻轻放进树坑底部,再盖上一层松针土,最后种上一棵北京本土的树——侧柏、银杏、国槐,都是耐活的品种,不会“挑水土”。树坑里没有冰冷的墓碑,只在树干上挂一块小小的铜牌,刻着亲人的名字和一句悄悄话,爸爸,我种的月季开了”“妈妈,我学会煮你教的炸酱面了”。阳光穿过枝叶洒下来,铜牌上的字泛着暖光,像亲人在笑着应和。
大家最关心的价格,凤凰山倒做得透亮。最便宜的是侧柏区,一棵树下的安葬位大概一万五到两万块;要是选银杏或者国槐这种树形舒展、秋天能变黄叶子的树种,价格会稍高一些,大概两万五到三万五。位置也有讲究——靠近园区里“凤泉”的那片树葬区,能听见泉水叮咚的声音,价格会比边上贵个五千块左右,可很多家庭就爱这份“有活气”的热闹。更让人放心的是,这些价格里包含了所有服务:树的终身养护(陵园有专门的园丁,春天施肥、夏天剪枝、冬天涂白)、刻字的铜牌、还有第一年的免费祭扫服务。张阿姨选了棵靠近凤泉的银杏,算下来三万二,她攥着收据说:“比我之前问的某陵园便宜多了,而且不用再买墓碑,省下来的钱能给老头买他爱喝的茉莉花茶,每年清明泡一杯放在树底下,他准高兴。”
其实凤凰山能留住这么多家庭,不只是价格实在。从市区过来,走京藏高速到陈庄出口,再拐两个弯就到了,门口有免费的停车场,轮椅通道修得平平整整,就算年纪大的人来,也不用绕远路。园区里的环境更不用说——背靠凤凰山,前面有片人工湖,湖边种着垂柳和连翘,春天的时候,满树的黄花能映得湖水发亮。还有陵园的服务,比如免费的咨询热线,不管什么时候打过去,都能听见工作人员的声音:“阿姨,您想选什么样的树?我们帮您拍几张照片看看。”去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,张阿姨没法来祭扫,陵园的小王特意拍了银杏的视频——树枝上挂着冰棱,树坑里的草芽刚冒头,配着一段语音:“阿姨,爷爷的树很好,等开春了,叶子肯定比去年更绿。”
北京的冬天越来越冷,可凤凰山的树还挺着枝桠。有人说树葬是“简化”的安葬方式,可在那些捧着泥土的人手里,每一粒土都藏着沉甸甸的思念。凤凰山的树葬价格不贵,贵的是这份“让亲人变成树”的心意——不是把他们“送走”,而是让他们变成风里的叶子、雨里的根须,变成春天的嫩芽、秋天的金黄,永远在风里,永远在眼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