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秋后的北京,风里裹着丝丝槐香,我上周陪邻居陈姨去炎黄陵园看她老伴儿。她攥着一束刚买的白菊,指尖还沾着花茎的青汁,坐在地铁上就念叨:"去年这时节,老周还陪我去蟒山摘酸枣呢,说等陵园的银杏黄了,要带我去拍照片。"其实找炎黄陵园的地址真不难,它藏在昌平区兴寿镇的京银路8号,离十三陵水库也就三四公里,像被青山环着的一块"静地"。
从市区出发,公共交通的路线我摸得熟:先坐13号线到西二旗,转昌平线到昌平东关站,出来打个网约车二十来块钱,师傅都知道"炎黄陵园"——毕竟这一片的指示牌做得清楚,从京银路路口开始,每隔五百米就有蓝底白字的牌子,写着"炎黄陵园由此进"。要是开车更方便,走京藏高速到昌平西关出口,沿着京银路往北开十分钟,就能看见陵园大门前的松柏阵——那几排松树都有半世纪树龄了,枝桠长得密不透风,像给入口搭了道"绿拱门"。
进了门才懂,这里不是刻板印象里的"清冷地"。主干道两旁的玉兰树刚抽新芽,等春天开起花来,白的像云、粉的像霞,能把整条路染成温柔的底色;秋天银杏叶落的时候,地上铺一层金箔似的,风一吹就飘起小漩涡,陈姨说老周去年就在这儿捡了片银杏叶,夹在笔记本里当书签。陵园的小径都铺着青石板,缝隙里长着碎碎的三叶草,偶有几只麻雀跳过来,见人也不躲——许是常来的人都轻手轻脚,连风都慢了半拍。
其实除了地址,还有些贴心细节得说道说道:陵园开放时间是早8点到晚5点,冬天会提前半小时闭园;门口的停车场能停五十辆车,周末实在挤的话,旁边兴寿村的私人车场十块钱一天,老板还会帮忙指路线;便利店的鲜花都是当天进的,白菊十块钱一束,百合十五,没有溢价;要是走得累了,主干道旁的休息区有石凳,凳面被磨得发亮,想来是许多人坐过——陈姨那天就坐在石凳上,把脸贴在老周的碑上,轻声说"我带了你爱喝的茉莉花茶",风把茶香味吹得很远,连旁边的松柏都晃了晃枝桠,像在回应。
那天从陵园出来,陈姨捧着剩下的半束菊花,说要去旁边的农家院买碗炖排骨。老板见她提着花,主动多送了碗小米粥:"阿姨,热乎的,喝了暖身子。"窗外的阳光照进来,粥面上浮着一层米油,陈姨忽然笑了:"老周以前就爱喝这家的粥,说比我煮的香。"我望着窗外的京银路,忽然明白——找炎黄陵园的地址,从来不是找一个门牌号,而是找一个能安放思念的地方,一个能和想念的人"再坐会儿"的地方。要是你也想去,记得带束他喜欢的花,风会把你的话,轻轻捎到他耳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