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京昌平天寿山麓的苍翠里,长城华人怀思堂静静伫立了几十年。作为北京较早获批的合法经营性陵园之一,它背靠蜿蜒的长城遗迹,面朝开阔的京北平原,连空气里都浸着几分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安宁。这样的环境,让它从建成起就成了不少家庭安放亲人的"最后的港湾",而2018年的价格,更是许多人回忆里关于"选择"的重要参考。
2018年的怀思堂,价格体系像一本条理清晰的目录,每一档都对应着不同家庭的需求。最基础的单穴立碑墓,当时的价格大概在3.5万到5万元之间——说是"基础",其实墓型已经做了简单的绿化围合,碑身是米黄色的花岗岩,刻字和基础安葬服务都包含在内。双穴墓是当年的"主流款",价格集中在6万到10万元,空间比单穴宽出三分之一,碑面可以刻上夫妻两人的名字,不少中年家庭会选这个档次,觉得"既够用,也不铺张"。如果对材质和设计有更高要求,比如想要汉白玉碑身、带雕刻的围栏,或者位置靠近陵园里的"长城景观区",价格就会往上跳——12万到18万的墓型,碑身会有松鹤、梅兰之类的浮雕,周围的绿化也更精致,连安葬时的鲜花都比基础款多两束。至于家族合葬墓,2018年的起步价就到了20万元,面积能容下三到五位亲人,有的还带小亭子或石桌,适合想要"家族团聚"的家庭,不过选的人不算多,毕竟预算门槛摆在这里。
影响价格的因素,其实和买房子有点像。首先是"位置"——靠近陵园主干道、或者能看到长城远景的墓位,价格要比角落的贵20%到30%。2018年怀思堂里最火的"景观区"是靠近"长城阁"的那片区域,连双穴墓都要卖到11万以上,不少人觉得"能望着长城,亲人也能'守着'家国"。然后是材质——普通花岗岩和汉白玉的差价能到3万,更别说有的墓型用了进口的印度红石材,价格直接翻倍。还有服务,2018年怀思堂的附加服务大多是"可选包":比如刻字加金箔要加2000元,安葬时请司仪念悼词要加1500元,不过大部分家庭还是选基础服务,觉得"心意到了就行"。
放在2018年的北京殡葬市场里,怀思堂的价格不算最低,但也不是最高的。当时周边的新陵园比如"天寿陵园",双穴墓已经卖到8万起,而怀思堂因为"老品牌"和"长城IP",价格比新陵园高5%到10%,但用户更认它的"靠谱"——毕竟经营了二三十年,没有产权纠纷,管理也很规范。那年我陪朋友去选墓,他犹豫了好久,最后选了怀思堂的双穴墓,说"虽然贵一点,但看着长城,总觉得亲人没有走远"。其实对很多家庭来说,价格从来不是唯一的标准,更重要的是"安心"——怀思堂的一草一木、每一块碑石,都藏着岁月的温度,而2018年的价格,不过是这份温度的"数字注脚"罢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