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陪朋友去九公山长城纪念林,我们选了自驾——不是怕公交麻烦,是想慢慢晃过怀柔的秋景。早上八点从国贸出发,京承高速的晨雾还没散,过了北六环,两边的行道树突然密起来,国槐的叶子半黄半绿,风卷着几片落进车窗,带着点清苦的草木香。到13号出口“北台路”下来转怀黄路,这条路像条绿色丝带顺着怀沙河蜿蜒,河水清得能看见鹅卵石,几只白鹅浮在水面,惊得岸边青蛙“扑通”跳进水。路两旁的农田里,玉米秸秆堆成整齐的垛,像给大地盖了层浅黄毯子。大概20分钟后,路边冒出“九公山长城纪念林”的蓝底白字牌,顺着指示牌转进柏油路,两侧侧柏长得笔直,阳光漏下细碎光斑,我们的影子叠在上面,像幅抽象画。

到纪念林门口,值班大爷笑着迎过来:“来得早,里面桂花开了。”穿过月洞门,左边银杏林的叶子正黄,风一吹像下碎金雨;右边小池塘养着红鲤鱼,塘边桂树香气裹着风往鼻子里钻。朋友深呼吸:“难怪选这儿,连风都是香的。”跟大爷聊天才知道,九公山属怀柔区渤海镇,是燕山余脉与太行山脉交汇处,山体像把“太师椅”——背后靠明代长城烽火台,前面对渤海镇开阔谷地,左有怀沙河、右有黄花城水长城,是传统说的“藏风聚气”吉地。更要紧的是生态好,山上原生侧柏有上百年,去年春天还有白鹭在塘边做窝孵小鹭。

九公山长城纪念林地址-1

顺着台阶往上走,路过“长城魂”园区,站在平台能看见远处长城烽火台,砖缝里留着岁月裂痕。朋友拽我袖子:“看那棵松树。”一棵老松树长在烽火台旁,枝桠向纪念林伸着像招手。旁边墓碑刻着“长城保护员李建国之墓”,照片里小伙子穿迷彩服笑得亮。刚好遇到擦墓碑的老人,是李建国父亲。“儿子生前天天守长城,说每块砖都是明代的故事。牺牲那年28岁,抢修烽火台时踩松了砖……”老人摸照片上的“长城保护员”字样,“选这儿是让他还守着长城——从这儿能看见他常去的烽火台,风一吹就像他在说话。”

太阳偏西时往回走,怀黄路的秋景更浓:银杏叶飘风里,玉米垛染夕阳红,远处长城像银灰丝带绕着九公山。朋友突然说:“原来地址不是数字,是风的方向,是树的影子,是有人牵挂的地方。”我望着车窗外的九公山,它藏在怀柔青山里像块温柔的玉——刻在墓碑的名字、飘在风里的桂香、长城上的风声,都成了地址最鲜活的注脚。不是冰冷的“怀柔区渤海镇X号”,是“长城脚下,青山之中,藏着思念的地方”。

九公山长城纪念林地址-2

其实找九公山的路一点都不复杂:自驾走京承高速13号口出转怀黄路,顺着怀沙河的水光就能找到;公交从东直门坐916到怀柔汽车站,再转城乡公交,虽然要等车,但能晃过怀柔的乡村田埂——那些路过的白鹅、堆成垛的玉米、飘着桂香的风,都是通向这个地址的“温柔路标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