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妈妈翻出外公的旧照片,说秋天银杏黄了,想去看看他。我赶紧查归山陵园的地址——之前只知道在昌平,具体哪条路却没记清。问了住在南邵的朋友,才慢慢摸清楚:原来它藏在昌平区南邵镇张各庄村的东边,顺着村道往燕山余脉的方向走,穿过几排高大的白杨树,就能看见陵园的红门。
朋友说,归山陵园的名字真没起错——后背靠着燕山余脉的小土丘,前面不远就是京密引水渠,渠水慢腾腾地流,岸边的柳树把枝条垂进水里,像有人在轻轻捞着什么。北边挨着昌崔路,南边离南邵镇中心大概3公里,开车的话从镇里出发,沿着张各庄路往东,过了京密引水渠的桥,再走500米左右就到了。我记着朋友的话,周末特意去踩点:从南邵镇政府出来,沿着昌崔路往东开,看见“张各庄”的路牌就拐进去,没多远就看见京密引水渠的桥,桥那头的白杨树排得整整齐齐,树后面就是陵园的入口。
说到交通,其实现在挺方便的。要是坐地铁,昌平线到南邵站A口出来,打个车也就10块钱,司机踩一脚油门,穿过两条村道就到了;要是想省点钱,坐昌11路公交,到张各庄村站下车,往东北方向走800米,路边有蓝底白字的指示牌,写着“归山陵园由此去”。自驾的话更省心——从市区北二环出发,走京藏高速到南邵出口,下来转南邵路、昌崔路,再拐进张各庄路,全程大概40分钟。陵园门口有个挺大的停车场,免费的,周末去也有位置——我那天去的时候,看见几个老人拄着拐杖从车上下来,子女拿着花跟在后面,停车场里没怎么堵车。
踩点的时候,我顺着陵园的青石板路往里走。门是中式的,朱红色柱子上刻着“归山”两个金字,门两边摆着两盆大菊花。进去后,路两边的银杏树叶已经开始黄了,风一吹,飘下来几片,落在脚边。往山上走,每一排墓位都有绿树环绕,有的位置能看见京密引水渠的水面,阳光照在水里,闪着碎金。管理处的阿姨坐在门口的石凳上织毛衣,看见我就笑:“姑娘来找人?”我说找外公的位置,她指着东边的小山丘:“那边银杏多,你外公肯定喜欢。”我走过去,看见几棵高大的银杏树下,墓位前摆着新鲜的菊花,风里飘着淡淡的桂香——原来陵园里还种了桂树,秋天刚好开着。
那天回来,我跟妈妈说:“找到了,地方挺好的,有山有水,还有银杏。”妈妈摸着照片上外公的脸,眼睛有点湿:“你外公以前在老家的时候,总去村后的山上摘银杏果,说银杏能治咳嗽。”我忽然明白,找地址不是为了记住一串门牌号,是为了在某个秋高气爽的日子,带着外公喜欢的菊花,顺着熟悉的路走进去,坐在银杏树下,跟他说:“外公,我带您爱吃的桂花糕来了,您看,这里的银杏跟老家的一样黄。”
归山陵园的地址,从来不是冰冷的坐标。它是妈妈手里的旧照片,是朋友嘴里的“张各庄东边”,是我踩点时看见的银杏叶,是管理处阿姨的笑容。它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一条线,一头系着生者的思念,一头系着逝者的安息。等秋天银杏全黄了,我会陪妈妈去,顺着那条熟悉的路,找到外公的位置——就像小时候,外公牵着我的手,顺着老家的村道,去山上看银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