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西山的松香钻进衣领,张阿姨攥着一把带晨露的白菊站在长安园骨灰林的石牌坊下,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手机屏——出门前女儿提醒“先查下要不要预约”,她嫌麻烦没理,这会儿看着入口“祭扫请出示预约码”的蓝牌子,忽然慌了神。

其实像张阿姨这样的疑问,最近常出现在长安园的咨询电话里。作为北京最早的生态骨灰林,长安园枕着西山余脉,脚下淌着昆玉河支流,几万株侧柏、银杏织成绿网,每块安葬区都藏在树影里,墓碑是与山石同色的青灰,远远看像林间的星子。这份“藏”本是让思念贴近自然,可祭扫人数多了,林间小路挤起来,晨鸣里混进喇叭声,松针上沾过烧纸灰——从去年起,长安园推行了祭扫预约制。

为什么要预约?负责运营的李姐说藏着两层心意。一层是护生态:长安园的树是二三十年的老桩,根系缠着骨灰盒,人多了易踩坏草皮,烧纸有火灾隐患;另一层是暖人心:去年清明有老人推轮椅没车位,哭着打电话,现在预约了能提前留车位、备轮椅。“不是设门槛,是想让思念有更安静的环境。”

长安园骨灰林需要预约吗-1

怎么预约?微信搜“长安园骨灰林”公众号,点“祭扫预约”填姓名、身份证、日期、人数,两分钟收确认短信;不会用手机的打园区电话,工作人员帮忙登记。要提前1-3天约,临时改期能在公众号修改,别忘了带身份证——闸机得刷证验码。

预约制推行一年,很多人摸到了“暖”:王哥预约时备注要轮椅,到入口就有工作人员等着;陈阿姨清明约了早8点,休息区留了铺蓝布的桌子,摆着菊花茶。张阿姨预约好下周三,打算带老伴爱吃的蜜橘,写张卡片夹菊花里——“这次不用抢位置,慢慢说。”

所谓预约,从不是冰冷规则。它是长安园给思念的“缓冲带”:让松针保持绿,让小路容得下慢走,让低语被风接住。等张阿姨来那天,晨露沾着柏叶,工作人员会指著小路说“第三排侧柏抽新叶,您慢走”。她摆好蜜橘,摸著碑上的名字轻声说:“我提前预约了,没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