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巷口早餐铺的豆浆香,妈妈把外公的照片贴在胸前,手里拎着刚蒸好的包子——上次清明去佛山陵园,我们绕着停车场转了三圈,最后停在一公里外的路边,妈妈踩着高跟鞋走得脚都红了。这次听说有陵园班车,她特意提前三天就开始问邻居:“你家上次坐班车是在哪站等的?”
其实在佛山,不少人都有过类似的“祭扫出行痛点”:节假日陵园周边的路像被揉皱的丝带,导航里的“前方拥堵”提示音此起彼伏;坐公交要转两趟车,最后一段路得拖着祭祀用品走十分钟;打出租车虽然快,可来回的费用够买两斤外公爱吃的蜜橘。这时候,陵园班车就像根“隐形的拐杖”——从市区的祖庙、千灯湖、南海广场等主要站点发车,直接开到陵园门口,不用挤不用找,连下车都能闻到松柏的清香味。
查班车路线的方法,比想象中更“接地气”。我是跟着小区张阿姨学的:先关注“佛山陵园”官方公众号,菜单栏点“暖心服务”,再选“班车出行”,里面不仅有完整的路线表,还有每个站点的发车时间、途经小区,甚至能实时看班车到哪了——就像查外卖进度一样直观。要是家里老人不会用手机,直接打陵园客服电话更省心,上次我妈打电话问,客服小姐姐特意记下我们住的小区,说:“您家附近最近的站点是‘桂城地铁站D口’,早上7点10分发车,站台上有穿红马甲的工作人员,您直接找他们就行。”还有一次,我陪妈妈去陵园现场咨询,门口的志愿者拿出一张手绘路线图,用铅笔圈出“南海广场站”,笑着说:“这个站离您家就两站公交,早上发车的时候人少,您提前五分钟到,肯定有座位。”
不过有几个细节要提醒大家:班车会根据节假日调整时间,比如清明、冬至会加开早班,最好提前一天再确认一遍;有些站点需要登记身份证或者祭祀证明,别忘带;带老人小孩的话,尽量选靠前的座位,上下车方便;还有,班车偶尔会因路况晚个十分钟,提前五分钟到站点,别错过了——毕竟,等着想念的人,多一分钟都是急的。
那天坐班车去陵园,妈妈靠在我肩上,望着窗外掠过的木棉花,轻声说:“你外公以前总说‘出门能省劲就省劲’,现在这班车,倒真应了他的话。”风把她的白发吹起来,我赶紧帮她理了理——其实最“省劲”的,是不用再盯着导航皱眉头,不用再为停车绕圈,能安安心心听她讲外公的往事:比如外公怎么把攒了一个月的零花钱给她买新裙子,怎么在她高考前煮糖水蛋,怎么教她骑自行车时扶着后座跟了半条街。
车停在陵园门口时,阳光刚好穿过松柏缝隙,落在外公的墓碑上。妈妈把包子放在碑前,摸着碑上的名字说:“爸,我们坐班车来的,没堵车,没找停车位。”风里飘来一阵桂香,我忽然觉得,所谓的“便捷”从来不是冷冰冰的路线表,而是让我们能多一点时间,多一点心思,去好好陪想念的人说说话。
佛山的陵园班车,不是一条简单的路线,是串起思念的线。它帮我们把“找停车位”“转公交”这些麻烦事揉碎,变成“坐在班车上听妈妈讲往事”的温暖片段。下次要是你也想陪家人去陵园,不妨试试查班车路线——你会发现,最珍贵的路,从来都是能带着你稳稳走向心里的那个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