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里还裹着些桂香余韵,张阿姨攥着手机在小区门口踱了两圈——上周刚听说静安墓园的班车改了路线,生怕今天去看老伴儿误了时间。她怀里的枣泥糕是凌晨5点起来蒸的,塑料袋上凝着细密的水珠,像极了昨夜没干的眼泪。

对于很多祭扫的人来说,静安墓园的班车就是“刚需”。墓园坐落在翠屏山脚下,离市区20多公里,公共交通只有一班绕路的公交,要坐一个半小时;打车要百八十块,对于退休老人来说,还是班车划算——10块钱一张票,直接到墓园门口,不用转车。开了五年班车的王师傅说,每到清明、冬至,车上坐的全是老人,有的抱着鲜花,有的拎着祭品,还有的扛着折叠椅,说是要跟老伴儿多坐会儿。

其实现在查班车路线真的不难。静安墓园的官网首页就有“便民服务”入口,点进去第一个就是“班车时刻表”,早班6点半从人民广场武胜路发车,中途停共和新路彭浦新村、场中路地铁站,每个站点的时间都标得明明白白;周末还加了两班,7点和7点20,就是怕有人赶不上早班。要是嫌看网页麻烦,关注“静安墓园”的微信公众号更方便——不仅有实时更新的时刻表,还有“实时班车”功能,等车的时候点一下,就能看到班车到哪了,不用站在风里瞎等。张阿姨就是用公众号查的路线,上周路线调整,她前一天就收到了推送,今天提前10分钟到站点,刚好赶上王师傅的车。

静安墓园班车路线查询表-1

王师傅的车总是提前10分钟到。他说,这些老人不容易,有的凌晨就起来准备祭品,站在风里等车怪心疼的。上次有位阿姨忘带身份证,急得直哭,王师傅赶紧给墓园的便民中心打了电话,让阿姨先上车,后面补登记;还有一次一位大爷拎着沉重的祭品,王师傅帮着搬上了车,还找了个靠窗的位置让他坐。“咱做的就是个贴心活儿,”王师傅擦了擦挡风玻璃上的雾气,“他们来一趟,就是想跟老伴儿说说话,咱能帮就帮一把。”

车上的老人都爱跟王师傅聊天。李叔说,以前他要托邻居家的小闺女帮忙查路线,现在自己拿着手机就能操作:“公众号里的字大得很,我老花眼都能看清,还有语音播报,点一下就能听,不用盯着屏幕看半天。”张阿姨也说,上次等车的时候,公众号提示班车会晚5分钟,她就去旁边的便利店买了杯热豆浆,刚好赶上班车。“要是以前,我得站在风里冻半天,”张阿姨摸着手里的热豆浆杯,“现在可好了,啥都能提前知道。”

静安墓园班车路线查询表-2

班车稳稳地开着,窗外的高楼慢慢变成了绿树,最后停在墓园门口。张阿姨下车的时候,王师傅帮她拎着枣泥糕:“阿姨慢点儿,台阶滑。”张阿姨笑着点头,往老伴儿的墓碑走去。她把枣泥糕放在碑前,轻声说:“我坐班车来的,没等多久,王师傅还帮我拎东西呢。”碑上的照片里,老伴儿穿着藏青色的中山装,笑着像当年他们第一次去公园的样子。

其实所谓的“静安墓园班车路线查询表”,从来都不是一张冷冰冰的表格。它是官网首页显眼的入口,是公众号里实时跳动的定位,是王师傅提前10分钟的等待,是客服人员耐心的解答。它是为了让每一份思念都能顺顺利利到达,让每一个想去看亲人的人,都不用在风里踱步子,不用怕误了时间。

风里的桂香更浓了些,张阿姨坐在墓碑旁的石凳上,掏出手机看了眼班车时刻表——下午2点半返程,王师傅的车会在门口等。她摸出块枣泥糕,咬了一口,甜津津的,像当年老伴儿第一次给她买的桂花糕。远处的班车停在树底下,王师傅正在擦车窗,阳光照在他的背上,像镀了层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