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的周末清晨,我在火车站东广场的豆浆摊前买早点,身后传来张阿姨的声音:“姑娘,麻烦问下,凤凰山陵园的班车是不是在3号站台?”她的布包里露出半截菊花枝,花瓣上还沾着晨露——这是我第三次遇到找班车的家属,他们的样子都差不多:攥着皱巴巴的时刻表,眼睛在公交枢纽里扫来扫去,连早餐摊的老板都学会了搭话:“往南走50米,3号站台,跟地铁口对着呢。

凤凰山陵园的班车线像一张“思念地图”,把市区的五个核心区域串成了线。最热闹的上车点要数火车站东广场的3号站台——地铁1号线出口出来,顺着“公交枢纽”的指示牌走,就能看到蓝色的“凤凰山陵园班车”标识,旁边的早餐摊是老乘客的“集合点”:买杯豆浆站着喝,等班车的工夫,就能跟旁边的阿姨唠两句“上次去陵园的新花开了”“你家老头子爱喝的茶我带了点”。人民公园西门的上车点更有“烟火气”,就在法桐树下的“人民公园”公交站牌后面,经常有穿藏青色外套的老人们提前半小时来,把纸扎花放在脚边,凑在一起说“昨天我家儿子帮我查了,今天的班车是6点50分”“王师傅的车稳,上次我晕车,他还给了我一片橘子皮”。城西的客运中心站上车点在长途汽车站2号门旁,红色的遮阳棚下,总能看到背着编织袋的大叔——他们大多是从周边县城过来,要坐最早的班车去陵园看亲人。

找上车点的诀窍,常跑这条线的王师傅最清楚。他开了五年凤凰山的班车,手机里存着二十多个老乘客的微信,“很多家属第一次来,要么找不到站台,要么记错时间。”他说,“其实最简单的办法:要么提前一天打客服电话(0531-86543210)确认,要么找穿制服的工作人员问——只要说‘凤凰山陵园的班车’,他们都知道在哪儿。”还有些小细节要注意:班车每天从6点30分开始发,每半小时一班,最晚的一班是下午3点;节假日会加开两班,但要提前半小时到,因为“来的人多,班车不等人”;不要带太大的纸扎品,车厢里的行李架放不下,司机师傅会帮忙绑在车顶,但最好用绳子捆紧,免得路上被风吹掉。

凤凰山陵园班车上车点-1

上周我坐王师傅的车去凤凰山,刚好碰到张阿姨。她坐在前排,手里攥着一张老照片——是她老伴生前在公园拍的,穿着灰色中山装,笑得眼睛弯成一条线。“我每周都来,”她摸了摸照片,“王师傅的车我放心,上次我腿麻,他还扶我下车。”车开到人民公园西门的时候,上来一位小姑娘,手里拿着一颗水果糖:“王叔叔,给你吃,我妈妈说你上次帮她找了丢失的钱包。”王师傅笑着接过,把糖放在仪表盘上——那里已经堆了七八颗糖,有橘子味的,有草莓味的,都是乘客给的。“其实我们开班车的,最怕家属着急。”王师傅说,“所以每次到站,我都会多喊两嗓子‘凤凰山的车在这里’,怕有人没听见;遇到第一次来的,我会帮着拿行李,跟他们说‘下车跟着人群走,就能看到陵园的大门’。”

车窗外的景色慢慢从高楼变成了绿树,张阿姨把照片贴在脸上,轻声说了句:“老周,我们到了。”车厢里很安静,只有菊花的香气在飘——那些站在站台下的身影,那些攥着时刻表的手,那些司机的提醒声,其实都是“思念”的另一种样子:它藏在豆浆摊的热气里,藏在法桐树的阴影里,藏在每一个准确的上车点里,等着每一个想“回家”的人。

凤凰山陵园班车上车点-2

凤凰山陵园班车上车点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