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里还带着些松柏的清苦,张阿姨攥着装有菊花的布包站在金山陵园门口——上周她没提前预约,只能隔着铁门看了眼山头上的墓碑。最近不少像她这样的访客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:现在去金山陵园,得先预约了。
其实金山陵园推行预约制,不是为了给大家添麻烦。这座藏在岳麓山脚下的陵园占地三百多亩,每年清明前后日均人流量能达到两万多。以前没预约的时候,入口处的铁栅栏前常排起百米长队,有的老人站久了扶着栏杆犯头晕,有的孩子被挤得缩在家长怀里哭,墓道上的松柏枝都被碰掉不少。去年春天开始的预约制,把人流拆成每小时五百人的“小批次”——就像把一碗热汤慢慢倒进杯子,既不会洒出来,也能让每个人都喝到温热的。工作人员说,改了之后投诉率降了六成,大家走在青石板路上能慢慢看墓碑上的刻字,再也不会被挤得慌。
预约的流程简单得很,我上星期帮楼下李叔操作过一次,他连微信支付都不太会,五分钟也搞定了。打开微信搜“金山陵园”公众号,点底部“入园预约”菜单,先填姓名、身份证号、联系电话——这三样得填准,不然扫不上码。接下来选日期和时间段,比如下周六上午9点到10点,看清楚“余票”数字,满了就换相邻时段。填完点提交,手机会收到带二维码的短信,到时候直接扫码进园,不用排队换票。
有几件事得提前说清楚。临时有事去不了要提前24小时取消,不然三次爽约,接下来一个月都没法约——陵园怕占着名额浪费资源。身份证号别填错,我邻居家小丫头把“1”写成“7”,扫码时验证失败,站在门口改信息急得满头汗。还有,陵园不能带明火、烧纸,只能带鲜花水果,预约界面会提醒,别白买东西。
昨天我去的时候,入口有两个通道:扫码的和人工的。手机没电或不会扫就去人工通道,报身份证号就行,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会帮忙查信息。保安大叔看见老人拎重东西,会主动帮忙提。我碰见张阿姨,她攥着二维码笑:“今天直接找到老头子墓碑,坐那儿说了半小时话。”风把她白发吹起来,旁边桂花树落了一地花,飘着香。
其实预约不是门槛,是给思念添份从容。以前挤在门口急得慌,连说话的心情都没;现在提前约好,踩着点进去,慢慢走慢慢说,连桂花香都能多闻会儿。那座山还是那座山,墓碑还是那些墓碑,我们的思念,终于能在有序的时光里,轻轻落在每一寸泥土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