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末的风裹着松针的清香气,我坐上去昌平的班车,探访朋友提了好几次的景仰园——这个藏在十三陵山脚下的陵园,早就在北京人的“身后事清单”里占了个暖位置。车转过山弯时,能看见远处十三陵水库的波光,像块碎银子嵌在层林里,而景仰园的青石板路,正顺着山形往林子里延伸。

下了车首先撞进眼里的,是两排笔挺的白皮松,树影筛着阳光落在碑石上。门口的工作人员说,这是1999年建的民政局直属陵园,证件挂在大厅墙面上——对选墓地的人来说,“正规”两个字比什么都安心。往里面走,园区的分区很清楚:左边是银杏林葬区,每棵树下立着小巧的石碑,刻着逝者的名字,风一吹,金黄的叶子飘下来,像给碑顶盖了层温柔的毯;右边是草坪葬区,青草还留着浅绿,石碑嵌在草坪里,远远看像撒了把星星;再往里是传统立碑区,碑型大多简洁,汉白玉或花岗岩的石材泛着温润的光,旁边种着玉兰和海棠,听说春天开花时,整个区域都浸在粉白的香里。

说到大家最关心的价格,其实没法用一个数字概括——不同墓型、位置,甚至树的品种,都会影响价格。比如最受欢迎的树葬,一棵银杏或侧柏下的穴位,价格在3万到8万之间:靠主路或景观湖的位置贵些,因为能看见水和山;而深处的树葬位,价格更亲民,适合喜欢安静的家庭。草坪葬更实惠,2万到6万就能选到不错的位置,石碑是嵌入式的,不占空间,适合追求简洁的人。传统立碑的价格跨度大,从8万到20万都有,主要看碑型大小和石材:汉白玉的碑比普通石材贵30%左右,要是选背靠山、面朝水的“吉位”,价格还得往上飘点。对了,还有些细节费用要算:刻字一般10-20元/字,加浮雕或照片得另收;每年的绿化维护费几百块,用来给树浇水、草坪修剪,保持墓区的整洁。

其实比价格更打动人的,是景仰园的“烟火气”。比如每周六日有免费班车从市区发车,不用自己开车找山路;没时间祭扫的话,工作人员能代祭——摆上鲜花、擦干净石碑,还会拍照片发过来,比自己来还仔细。我逛的时候碰到位老太太,正蹲在墓前给老伴擦碑,她说:“去年这棵银杏还没我高,今年都能遮着碑顶了,跟他活着时一样,总想着给我挡太阳。”风掀起她的衣角,旁边的玉兰树沙沙响,突然觉得这里不是墓地,是“家”的延伸——亲人虽然走了,但还能在这棵树下、这片草坪上,陪着你看春去秋来。

景仰园骨灰林园陵园公墓价格多少-1

离开时夕阳正浓,把整个园区染成暖金色。回头望,白皮松的影子拉得很长,像无数双温柔的手。其实选墓地哪是选块石头?选的是“想他时能有个地方坐下来”的安心。景仰园的价格,说到底是给这份安心标了个实在价——不贵不便宜,刚好装下普通人的思念:3万的树葬位,藏着对亲人的牵挂;20万的立碑,载着对“家”的执念。而那些没写在价目表里的,是风吹过树林的声音,是工作人员递过来的一杯温水,是老太太擦碑时的温柔——这些,才是景仰园最珍贵的“附加价值”。

景仰园骨灰林园陵园公墓价格多少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