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京北边选陵园,很多家庭都会在天寿陵园和景仰园之间纠结——都是昌平的老牌陵园,都挨着北山,可到底哪一个更合心意?其实不用急着下结论,咱们从最实际的交通、最直观的环境、最在意的文化,再到最贴心的服务,慢慢理一理。
先说说交通。天寿陵园在昌平南口,从市区走京藏高速大概40分钟,园区门口就有357路公交站,要是不开车,坐公交直接到门口,对平时依赖公共交通的家庭来说,太省事儿了。景仰园在十三陵镇,挨着明十三陵的昭陵,得从京新高速转京藏,多走10来分钟,但好处是沿途都是山景,进了园区就像钻进了山林里的别院——要是喜欢安静,不想被市区的喧嚣打扰,景仰园的位置更“偏”得刚好;要是经常要去祭扫,天寿的交通显然更顺手。
再看环境。两个园都靠北山,但风格像“两种性格的人”。天寿是典型的园林式陵园,进门就是大片玉兰林,春天开得满树雪白,风一吹,花瓣飘得满院子都是;沿着主干道走,两边是银杏、雪松,还有小池塘,池子里养着锦鲤,连墓区之间的小路都种满月季,红的粉的开成串,像逛家附近的公园。景仰园就野一点——它在十三陵的山体环抱里,自然景观是“天生的”:园区里有个龙潭湖,是山泉水汇的,湖边的柳树垂到水里,夏天有青蛙叫,秋天山上的黄栌红得像火,风里都带着松针的清苦味。要是喜欢“精致感”,天寿像精心打理的花园;要是想让亲人“住”在天然氧吧里,景仰园的野趣更对味。
说到文化内涵,这俩园的“魂”不一样。天寿陵园里有不少名人墓,比如相声大师侯耀文、演员李默然,还有学者的墓,园区专门设了“艺术墓区”——有的墓型是书的形状,刻着逝者生前的文字;有的加了铜制的毛笔雕塑,连碑文字体都能定制。要是家里人喜欢“现代人文气”,天寿能满足个性化需求。景仰园就沾了明十三陵的光,它在皇家陵寝的文脉里——大门是朱红色的明清式门楼,挂着铜门钉;里面的碑亭是飞檐翘角的,连墓型都以传统石碑、石栏为主,刻的都是“福”“寿”之类的吉祥话。要是家里老人讲究“文脉”,觉得挨着皇家陵寝更安心,景仰园的文化底蕴像“老茶”,越品越有味道。
最后说服务和性价比。天寿的服务很“周全”——有一对一顾问,从选墓到安葬全程陪着,还能定制墓型,比如加个亲人的照片碑,或者在墓前种棵纪念树;园区里有餐厅、休息区,祭扫累了能坐下来喝杯热水。景仰园是国有陵园,价格更“稳”——传统墓型比天寿低10%左右,还有免费祭扫班车,清明、冬至都有,对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来说,不用愁交通;要是想选“性价比”,景仰园的价格更实在。
其实选陵园哪有“绝对的好”?不过是“适合自己的需求”——要是经常祭扫、喜欢方便,选天寿;要是爱安静、讲究文化,选景仰园;要是在意性价比,景仰园更稳;要是想要个性化服务,天寿更贴心。说到底,让亲人住得安心,自己心里踏实,就是最好的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