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的秋深时,潮白河畔的杨树叶飘成金蝴蝶,沿着林带往顺义方向开,远远就能看见潮白陵园的灰色门楣——门楣上没有夸张的装饰,只刻着“潮白陵园”四个隶书字,像邻居家的门牌号一样亲切。不少家庭选墓地时,第一站都是这儿,不是因为它有多出名,是因为风里裹着潮白河的水汽,吹过墓区的侧柏时,连悲伤都变得软和些。

潮白陵园的价钱像串挂在树枝上的山楂,红得实在,咬开有甜有酸。最便宜的是藏在银杏林后的卧碑,3万出头就能拿下——碑身是浅灰色的花岗岩,平贴在地面上,刚好能刻下夫妻两人的名字,工作人员会免费帮着把字体调得圆滚滚的,说“这样看着暖”。中间档的是5-8万的立碑,占着墓区的“黄金位置”:离主路近,不用走太远,碑旁有个小石槽,能放逝者爱吃的水果,清明时不会被风吹翻。最贵的是临河的艺术墓,10万往上走——碑身不是千篇一律的矩形,有的刻着浮雕百合,有的做成翻开的书,甚至有个碑顶雕了只铜质的小鸟,说是模仿逝者生前养的虎皮鹦鹉。上周陪张阿姨去看墓,她摸着那只铜鸟说:“我家老周以前总说,等退休了要在潮白河养鸟,现在倒好,鸟先在这儿等他了。”

为什么同样是墓,价钱差这么多?潮白陵园的王经理说,其实就三件事:“占的地、看的景、藏的心意”。占的地好理解——卧碑占地0.8平米,立碑1.2平米,艺术墓能到2平米,面积大一分,价钱就往上跳一点;看的景更实在,临河的墓区推开门就能见潮白河的波光,有些碑前能看见渔民撒网,风里飘着鱼腥味,像逝者生前的烟火气,这样的位置比靠里的墓区贵3万;藏的心意是最“虚”也最“贵”的——艺术墓的设计都是一对一的,有个客户要给爱画画的妈妈做碑,设计师把碑面做成了画布,刻着妈妈生前画的向日葵,连颜料的笔触都能摸出来,这样的碑要15万,客户却笑着付了钱:“我妈以前总说她的画没人懂,现在有潮白河的风懂,够了。”

潮白陵园墓地价钱-1

其实潮白陵园的“值”,从来不是在价钱上抠出来的,是在细节里堆出来的。比如交通,从京密路转进去只要10分钟,陵园有免费的看墓车,提前打电话,司机师傅会在小区门口等,还会帮着拿老人的照片;比如服务,手续不用自己跑,工作人员会帮着填死亡证明、火化证明,甚至帮着联系殡仪馆的车;还有售后,每个月都有人修剪墓旁的灌木,清明会免费送一支白菊,下雨会帮着盖碑面的防尘布。有个客户选了8万的立碑,他说:“我对比了三个陵园,潮白的价钱不是最低的,但这儿的风里有我妈晒被子的味儿——她以前总把被子晒在潮白河的桥边,风一吹,全是太阳和青草的味儿,现在这儿的风还是那个味儿,贵点也值。”

潮白陵园墓地价钱-2

选墓地从来不是“买块地”,是给逝者找个“家”。潮白陵园的价钱,从来不是一串冰冷的数字,是银杏林的叶香、潮白河的水声、工作人员递过来的一杯温水,是每个家庭对逝者的心意——像张阿姨说的:“我不图贵,就图这儿的风,能像老周的手一样,摸我的脸。”要是你也在选墓地,不妨去潮白陵园转一圈,踩着松针路,听着潮白河的浪声,或许你会突然明白:最“贵”的,从来不是价钱,是“像家一样”的感觉。

潮白陵园墓地价钱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