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桂香钻进车窗时,我正握着导航往天堂公墓的方向开。后座上放着母亲最爱的茉莉饼,副驾的保温桶里温着她从前常熬的银耳羹——这是我第三年在祭扫前住在公墓附近的民宿,不为别的,就想多留一会儿,像从前陪她晚饭后散步那样。
天堂公墓在城郊的凤凰山麓,从市区开车要40分钟,要是赶上清明高峰,堵上一个小时也是常事。所以很多像我这样的人,会提前一天来,住在山脚下的民宿里。山脚下的房子大多是凤凰村村民的自建房,改造成了农家院,院子里种着桃树、李树,有的还搭了葡萄架。我第一次来的时候住的是王婶家,她的院子里有棵老槐树,树洞里塞着孩子们的小纸条。房间是厢房改的,墙上还留着从前贴的年画,一张木床铺着蓝底白花的床单,桌上摆着一个粗陶的暖水壶,每晚180块。晚上王婶端来熬得浓稠的小米粥,就着她自己腌的萝卜条,我喝着粥,想起母亲从前也这样熬粥给我喝,眼泪啪嗒啪嗒掉在碗里。王婶没说话,只是默默递来一张纸巾,转身去厨房切了块自家做的桂花糕。
往山腰走一点,有几家精品民宿,是年轻人回来开的。我去年住过一家叫“归园”的,门是竹编的,推开门就是一个小院子,种着薄荷和迷迭香。房间里有落地窗前的茶桌,能看见山上的苍松翠柏,阳光透过玻璃洒在茶桌上,暖得像母亲的手。老板是个二十几岁的姑娘,说话轻声轻语的,知道我是来祭扫的,特意在床头放了一盏薰衣草香薰,说“这香能安神,晚上好睡”。房间的价格是450一晚,有小厨房可以自己做饭。我那天在厨房熬了母亲最爱的银耳羹,闻着甜丝丝的香味,仿佛看见她站在我旁边,说“慢点儿,别烫着”。傍晚的时候,我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,喝着茶,看山上的云慢慢飘过去,风里传来松涛声,像母亲从前拍我后背的声音。
如果喜欢标准化服务,山脚下的连锁酒店也很合适。比如那家XX快捷酒店,标间280一晚,有早餐,停车场大,适合带老人小孩来的家庭。我邻居张叔去年带孙子来祭扫,就住的这家。他说酒店的早餐有小米粥、包子、鸡蛋,孙子爱吃的油条也有,很方便。晚上酒店的大堂有沙发,可以坐下来歇会儿,要是累了,服务员会端来热茶。张叔说,孙子第一次来,有点害怕,服务员小姑娘就给了他一个小玩偶,说“这是守护天使,会保护你”。孙子抱着玩偶,晚上睡得很踏实。
其实住在这里的人,在意的从来不是房间有多豪华,而是那份“离亲人近一点”的安心。有次我在王婶家遇到一对老夫妻,他们的儿子葬在天堂公墓,每年都来住半个月。王婶给他们留着最里面的房间,说“安静,能听见山上的鸟叫”。老夫妻每天清晨都会去公墓,给儿子擦墓碑,摆上他爱吃的橘子,然后坐在台阶上,跟儿子说说话。晚上回来,他们会坐在院子里的槐树下,看着山上的灯光,说“那是儿子的房间,亮着灯等我们呢”。王婶说,老夫妻的儿子是消防员,牺牲的时候才22岁,所以她每年都给他们免一半的房费,“就当是替儿子尽点孝心”。
如果要住的话,我建议提前预订,尤其是清明、冬至这样的高峰时段,提前半个月都不一定有房间。要是想住精品民宿,最好提前一个月,因为数量少,很抢手。山脚下的便利店不多,最好带点自己爱吃的零食,或者跟老板说,他们会帮你去村里买。比如我上次想吃母亲爱吃的茉莉饼,王婶就骑着电动车去村里的小卖部买了,还帮我热了一下,说“凉了不好吃”。
离开的那天清晨,我顺着石板路往公墓走,路过王婶的院子,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