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槐花香钻进地铁口,张阿姨攥着给老伴买的白菊,盯着手机里的导航发愁——昌平的归山陵园离市区40多公里,她不会开车,公交要倒三趟,末班车还早。这是很多去归山陵园祭扫的家属共同的困扰:山路弯弯,怎么才能顺顺利利到园里?
其实归山陵园早就把这份牵挂装进了服务里。从2023年春天开始,园区正式开通了市区往返班车,专门解决“最后一公里”的麻烦。班车的起点选在了地铁昌平线朱辛庄站A口,这里是北城的换乘枢纽,不管是从海淀中关村过来,还是朝阳国贸倒地铁,半小时就能到这儿。周末和清明、冬至这样的传统祭扫日,班车会增加到每天四班,最早7点发车,最晚的返程是下午4点;工作日则保持两班,主要照顾那些平时有空的家属——比如刚退休的李叔叔,每周三都会坐班车去看父亲,他说:“司机师傅都认识我了,会帮我留个靠窗的位置,路上还能看看窗外的麦田。”
坐班车的流程也不复杂。提前一天在归山陵园的公众号上填个预约信息就行,姓名、电话、乘车日期,提交后会收到一条确认短信;要是不会用手机,打园区的服务电话400-XXX-XXXX也能登记,客服姑娘会把时间和上车点念两遍,生怕老人记混。上次跟着班车走的时候,我碰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爷爷,工作人员赶紧上前扶他上车,还把自己的座位让了出来:“叔,您坐这儿,前面有扶手,稳当。”班车里装了新空调,夏天吹着凉爽的风,冬天暖得能焐热手里的热茶,座位旁边还放着免费的矿泉水,瓶身贴着“小心烫”的贴纸——细节里的温度,最让人安心。
除了市区班车,园区里的便民服务更贴心。从大门到墓区有段缓坡,推着轮椅的家属不用发愁,免费摆渡车会绕着园区循环跑,看到拎着鲜花的人就停下来问:“要不要搭个便车?”要是老人走不动,门口的志愿者岗还能借轮椅,押个身份证就行,连押金都不用。有次碰到个带着孩子的妈妈,摆渡车司机帮她把婴儿车抬上车,笑着说:“我家孙子也这么大,知道带孩子累,你歇会儿。”
其实归山陵园的班车,从来不是“运输工具”那么简单。它是连接市区与园区的“情感纽带”——让不会开车的阿姨不用再查遍所有公交路线,让带着孩子的妈妈不用挤在拥挤的公交上,让每个想要赴一场“春日之约”的人,都能踩着从容的脚步走进园里。就像张阿姨说的:“坐班车去看老伴,路上不用慌,到了园里还有人帮着拎东西,就像有人陪着我一起去看他。”
午后的阳光穿过松枝洒在墓区的小径上,张阿姨把白菊轻轻放在墓碑前,风里飘来远处的槐花香。她摸出手机给女儿发消息:“班车很方便,司机师傅帮我拎了东西,你不用操心。”手机屏幕亮着,上面是女儿发来的微信:“妈,明天我陪你坐班车去。”风里传来班车的喇叭声,是返程的时间到了——带着满园的牵挂,载着满满的安心,往市区的方向开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