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的风裹着法桐的碎叶,落在我手背上的时候,突然想起上周邻居阿姨问我的话:“姑娘,你知道长安园骨灰林几点开门不?我想带盒老周爱吃的枣糕去。”是啊,那些没说出口的想念,那些想再摸一摸墓碑纹路、再絮叨两句家常的心情,总需要一个“刚好”的时间,才能稳稳接住。今天就把关于长安园的“时间”和“预约”,像说给朋友听那样慢慢聊。
长安园骨灰林的日常营业时间很实在——每周一到周日早8点开门,晚5点关门,全年无休。除非遇到极端天气或春节初一到初三这样的特殊日子,才会提前在公众号发通知调整。每年清明、冬至这两个祭扫高峰更贴心,会把时间拉长:早上7点半就开门,晚上5点半才闭馆。我去年清明赶在傍晚去,刚好赶上夕阳铺在墓道上,给爸爸的墓碑镀了层暖光,没有清晨的人流拥挤,倒像和他一起晒了场晚太阳。
关于预约,其实没想象中麻烦。线上直接搜“长安园”微信公众号,点“祭扫服务”里的“预约祭扫”,填好亲属关系、祭扫日期和人数,两分钟就能收到二维码。像我妈这种不会用手机的,直接去园区入口服务中心,跟穿制服的姑娘说一声,她会拿平板帮忙填信息,还送一张写着预约号和停车区的小卡片。提前1-3天预约最划算,园区会留靠近入口的停车位,入口还有“预约通道”,不用跟着大部队排队,省下的时间刚好能多擦一遍墓碑上的灰。
要提醒的小细节得记牢:带好亲属证明,比如户口本、结婚证或者死亡证明复印件,预约二维码别删,扫码入园比刷身份证快。园区不让带明火、香烛,不妨换成鲜花、水果或者故人爱吃的小物件——我上次带了爸爸爱喝的碧螺春,用保温杯装着倒在他墓碑前的小杯子里,风一吹茶香飘起来,好像他正笑着说“丫头又偷喝我的茶”。要是有行动不便的老人,门口能借免费轮椅,师傅还会帮忙抬上台阶;遇上下雨,服务中心有雨伞可借,不用怕浇湿了花。
时间”和“预约”的规矩,从来不是约束,是为了让想念更从容。上次碰到个阿姨蹲在墓前,把剥好的橘子一瓣瓣放在碑上,说“老头子,我预约了十点的号,买了你爱吃的橘子,还学了折千纸鹤”。太阳穿过法桐照在她白发上,我突然懂了:提前查好时间、约好位置,带着攒了好久的话慢慢走,就像故人还在身边那样。
长安园的银杏叶快黄了,保洁阿姨把落叶堆在墓道旁,像铺了层金毯子。风一吹叶子飘到墓碑上,好像在说“欢迎来”。不管是春的桃、夏的荷,还是秋的桂、冬的雪,只要你想,它都在那里,等着接住你的牵挂。慢慢来,别急——你和故人的时间,从来不会过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