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桂香钻进衣领时,我正站在金山陵园的入口台阶上。看门的大爷搬着竹椅坐在老银杏下,竹椅腿压着几片刚落的银杏叶,见我抬头看导览牌,笑着指了指右侧——那上面“服务价目表”几个蓝底白字,比旁边“生态葬区指示牌”更让我停住脚步。毕竟对于来选墓的人来说,价格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,而是“给亲人最后一个家”的预算,每一笔都得算得踏实。
跟着导览员往园区走,脚下的青石板路泛着浅淡的青苔色,两旁的香樟树影里藏着不少墓型。走到“松鹤区”时,导览员停在一排青灰色花岗岩墓前:“这是我们的基础款,卖得最稳。”我凑过去看,墓碑不大,顶端雕着一对小巧的松鹤,底座是浅米色的大理石。“每座价格在8-12万之间,主要看位置——挨着主路的贵1万,靠里的安静些,便宜点。材质是本地的芝麻白花岗岩,耐潮耐晒,用个二三十年没问题。”旁边路过一位穿藏青色外套的叔叔,插了句:“我去年买的就是这儿,清明来祭扫,不用绕远路,轮椅也能推过来,值。”
往园区深处走,“兰馨苑”的氛围明显柔和些——有的墓碑上刻着浮雕的绣球花,有的嵌着逝者的照片,导览员说这是艺术墓区:“价格要高些,15-25万不等。”正说着,一位阿姨蹲在墓前擦碑,听见我们说话,抬头笑:“这是我女儿的,她生前最爱绣球花,设计师特意把花刻在墓碑左侧,像她以前在阳台养的那盆。”阿姨的手指抚过碑上的花纹,声音轻了些:“贵是贵点,但看着就像她还在身边,值。”导览员补充,艺术墓的成本主要在设计和定制:“比如有些客户要汉白玉材质,或者加个性化浮雕,这些都要单独算钱,但很多家属觉得,这样的墓才有‘家人的样子’,不是千篇一律的石头。”
绕到园区最北边,“归园”的木牌立在桂花树旁,下面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坪,偶尔能看见几处嵌在草里的金属牌——这是生态葬区。导览员蹲下来摸了摸草坪:“草坪葬最便宜,2-3万一座,树葬贵点,5-8万。没有传统墓碑,金属牌上刻着名字和生卒年,有的还会加一句逝者喜欢的话,爱猫的姑娘’‘喜欢看云’。”她指着旁边的桂花树:“去年有个95后姑娘选了树葬,把名字挂在桂花树上,说‘以后每年桂花开,家人就能闻到我的味道’。生态葬的好处不仅是便宜,更符合年轻人的环保观念,而且我们每年会组织志愿者帮着浇花剪枝,比传统墓更有温度。”
除了墓型本身,额外服务的费用也得算进预算。导览员拿出一张打印好的价目表:“刻字按字数来,普通宋体每字20元,篆体或者艺术字50元;安葬仪式有简版和完整版——简版就是工作人员帮忙放骨灰盒、封穴,1000元以内;完整版有司仪、鲜花布置、播放逝者生前的音乐,大概3000-5000元。还有每年的园区维护费,每座墓100-200元,主要是修剪绿化、清理墓碑上的灰尘,你看这园区的冬青,从来没荒过,就是靠这笔钱。”
走回入口时,太阳已经升得老高,桂香里混着青草的味道。看门大爷见我手里拿着价目表,笑着说:“其实选墓和选房子一样,要看配套,要看服务,不是越便宜越好。”他指着不远处的保洁阿姨:“昨天有个家属半夜来祭扫,打售后电话,我们的保安立刻过来开灯,这样的放心,多少钱都买不来。”我看着园区里的香樟树,看着墓碑前的鲜花,忽然明白,金山陵园的价格表上,每一个数字背后,都是“好好告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