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桂香钻进窗缝时,林阿姨正坐在沙发上翻手机——下个月是老伴周建国去世三周年,她摸着笔记本第一页的墓位编号,想起往年坐两小时公交去公墓预约的日子:服务大厅的长队绕着柱子转,她攥着墓位证站在后面,腿麻了就蹲一会儿,等轮到自己时,窗口的姑娘说“下周六上午的时段满了”,她只能咬着牙改到下午,回家的路上,眼泪砸在公交卡上,把卡号都晕开了。今年女儿说“妈,现在能网上约了”,她捏着手机的手有点抖,像第一次学用微信视频时那样,既期待又怕搞砸。
女儿把手机递过来,屏幕上是“天堂公墓”的公众号界面。“点这里——祭扫预约”,她指着底部的菜单栏,指尖落在浅蓝色的按钮上,像碰着一片刚发芽的叶子,“然后选日期,下周六上午九点到十点,这个时段人少,您走得慢也不用挤”。林阿姨盯着屏幕上的日历,数字是暖黄色的,比普通字体大了两号,她一眼就看到15号——那是老伴的生日。手指轻轻点下去,接着填墓位编号“3-2-15”,这串数字她早刻在脑子里,比自己的身份证号还熟。提交的时候弹出提示“请确认预约人信息”,她扶着老花镜核对了三遍,才按下“确定”,手机立刻震动:“您已成功预约天堂公墓2024年10月15日9:00-10:00祭扫时段,凭身份证入园”。她把短信翻来覆去看了五遍,褶皱的眼角泛着光,像攥着一张通往老伴身边的“专属门票”。
天堂公墓的网上预约系统藏着很多“看不见的温柔”。比如针对老人设计的“大字模式”,连“提交”按钮都做成了椭圆形,像小时候吃的橘子糖;如果实在不会操作,打服务热线400-888-6677,客服姑娘的声音像浸了蜜,“阿姨,您先打开微信,点击右上角的‘+’,找到‘添加朋友’……”,一步步教,连输墓位编号时都会说“慢慢来,我等您”。还有修改功能——上周做程序员的小李预约了周日,突然要赶项目进度,他在地铁上点了“我的预约”,三分钟就把时间改到下周日,“以前改预约得请假跑五公里,现在站在地铁站就能搞定”,他说的时候,手里还举着没喝完的豆浆,热气模糊了眼镜片,却遮不住眼里的轻松。
到了15号清晨,林阿姨穿着老伴生前最爱的藏青色外套,跟着女儿走进公墓。门口的闸机前没有长队,她掏出身份证放在感应区,“叮”的一声,闸机像在跟她打招呼。沿着银杏道走,阳光把树叶的影子揉成碎金洒在地上,风里飘着桂香,连脚步声都比往年轻。她蹲在老伴的墓前,把白菊轻轻放在碑前,指尖划过照片上的眉眼——那是老伴60岁生日拍的,头发还没全白,笑得像个偷喝了蜜的孩子。“老周,我没迟到吧?”她轻声说,声音裹在风里,“我预约了时间,刚好是你喜欢的上午”。女儿站在旁边,没有说话,只是用手机拍了张照片:林阿姨的背影映着斑驳的阳光,墓碑上的照片在风里安静地笑,远处的墓道上,人们沿着预约时段有序走着,没有拥挤,没有吵闹,连鸟叫都比往年温柔。
林阿姨摸出一块桂花糕——那是老伴生前最爱的点心,放在碑前的石台上。“你以前总说,桂花糕要趁热吃”,她把糕纸拆开,“今天我带的是楼下张阿婆做的,还是那个味儿”。风突然吹过来,把糕纸吹得动了动,像老伴的手轻轻碰了碰她的手背。她抬头,看见女儿正对着手机笑,凑过去看,原来是公众号推送的消息:“您的祭扫预约已完成,愿思念温暖如初”。她把手机贴在胸口,像贴着老伴的心跳,褶皱的嘴角慢慢翘起来:“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