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刚过,风里还飘着些松枝的香气,我陪邻居张阿姨去宝云岭墓园选位——她总说,要给走了的老伴找个“能晒到太阳、能听见鸟叫”的地方。穿过园区大门的石狮子,沿着种满连翘的小径走五分钟,就到了如意区的入口,青石板上刻着“如意”两个隶书字,笔锋里带着点温温的软意。
如意区藏在园区东侧的缓坡上,像块被时光揉软的璞玉。沿着台阶往上走,两边的侧柏刚剪过枝,新冒的芽尖泛着淡绿,偶尔有麻雀扑棱着翅膀从枝桠间飞出来,落在不远处的月季丛里。区里的墓位排列得很舒展,每排之间留了两米宽的绿化带,种着冬青和小叶黄杨,夏天能挡去燥热的风,冬天又能裹住点温暖。最让人心安的是朝向——几乎所有墓位都坐北朝南,张阿姨蹲下来摸了摸碑石的底座,说:“老周以前总念叨,房子要朝南,晒得到太阳才舒服。”
说起价格,其实如意区的定价像串藏在糖葫芦里的糖稀,甜得实在。最靠前的“朝陽位”在坡顶第一排,站在这儿能看见远处黛青色的山影,墓位面积大概1.2平,碑身是浅灰色的花岗岩,刻字的地方留了亚光面,不会晃眼。工作人员说,这排是最受欢迎的,价格在8万到10万之间——张阿姨盯着那排墓位看了会儿,小声说:“老周爱站在阳台看山,要是能在这儿天天看山,肯定高兴。”中间排的“静逸位”挨着一棵老槐树,树龄有几十年了,枝桠铺得像把大伞,墓位就在树荫底下,价格比朝陽位低些,6万到8万。张阿姨伸手摸了摸槐树皮上的裂纹,忽然笑了:“他以前在老小区楼下,就爱蹲在槐树下跟人下棋,输了还赖人家悔棋。”最里面的“清宁位”挨着园区的小池塘,池塘里养着几尾红鲤鱼,偶尔有蛙鸣从水草里飘出来,价格5万到7万,适合喜欢安静的家庭——工作人员说,去年有个姑娘选了这儿,因为她妈妈生前爱养金鱼,总说“听着水声睡觉才踏实”。
其实比价格更打动人的,是藏在数字背后的“心意”。张阿姨问得细,工作人员也答得实:如意区的墓位每年会免费做两次深度清洁,擦碑石、清杂草,连碑缝里的灰尘都不会留;清明的时候,墓园会给每个墓位摆上一支黄色的菊花,要是家里没人来,还能拍照片发给家属;要是有老人行动不方便,提前打个电话,园区的接送车会直接开到小区门口。张阿姨摸着碑石上刻的“福”字,眼角有点湿:“我就怕选了个地方,以后没人管,老周要是嫌脏嫌乱,该生气了。”工作人员笑着说:“阿姨您放心,我们这儿的保洁师傅每天都会绕如意区走两圈,就跟照顾自个儿家的院子似的。”
离开的时候,夕阳把如意区的碑石染成了暖黄色,张阿姨站在老槐树下望了半天,忽然转身对我说是:“就选静逸位吧,挨着老槐树,他肯定能闻见槐花香。”风里飘来槐花粉的甜香,我忽然懂了——我们选的从来不是一块冰冷的石头,而是给思念找个“能落脚的地方”。宝云岭的如意区没有华丽的宣传,没有夸张的包装,它的价格藏在朝陽的山影里,藏在老槐树的裂纹里,藏在工作人员擦碑时的仔细里,藏在每一个像张阿姨这样的人,想起亲人时的笑里。
其实所谓“如意”,不过是“我在意的细节,你都懂”——就像朝陽位的山景,静逸位的槐树,清宁位的水声,还有那些藏在价格背后的“有人管”。这大概就是宝云岭如意区最动人的地方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