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六点半的八通线土桥站A口,风里还裹着点凉,常能看见拎着素色布包的老人踮着脚往公交站方向望——他们是要去灵山宝塔陵园看故人的。对于许多家属来说,如何顺顺当当地抵达陵园,比记住具体的祭扫流程更让人挂心。毕竟,倒三趟公交太折腾;对年轻人来说,周末早起找停车位太麻烦。而灵山宝塔陵园的班车,刚好接住了这些细碎的需求。

灵山宝塔陵园的班车像条“情感摆渡线”,串起了城里几个主要的交通节点。目前有三个固定发车点:最方便的是八通线土桥站A口,出了地铁就能看见淡蓝色的中巴车;然后是东四十条桥西南角的公交车站,挨着地铁2号线出口;还有国贸桥东侧的中服大厦门口,适合东边上班的年轻人。时间安排得很贴心:土桥站的头班车是早上7点,每隔四十分钟发一班,最晚到9点20;东四十条和国贸的车稍晚,7点20首班,8点50末班,既照顾了早起的老人,也不耽误年轻人周末睡个小懒觉。

班车的细节里藏着不少暖心的小心思。车是淡蓝色的,车身上贴着“灵山宝塔陵园祭扫专线”的白色标识,远远就能看见。司机师傅大多是干了五六年的老员工,看见拎着重东西的老人,会赶紧下车帮忙拎;遇到第一次来的家属,会主动说“一会下车往左拐,门口有导览图,不清楚的问门口的志愿者”。上星期跟邻居张阿姨一起坐班车,她攥着一盒老伴爱吃的枣糕,坐在靠窗的位置念叨:“以前我自己坐805路倒938路,光路上就得俩小时,现在坐班车直接到陵园门口,省得我这个老腿老脚折腾。”

灵山宝塔陵园的班车路线-1

坐班车还有些实用的小提醒得记着。周末或者清明、冬至这样的祭扫高峰,最好提前一天打陵园的电话预约——不是怕没座位,是怕你赶不上最早的那班,错过了清晨给故人摆贡品的时间。班车是免费的,但陵园门口的停车场要收停车费,不过只要你坐班车来,凭车票能免两小时停车费,这点特别贴心。还有,班车上没有空调,但春秋季刚好,夏天会开窗户,风呼呼的倒也凉快;冬天会提前十分钟开暖气,上车不会冻得直打哆嗦。

车上的乘客总有着相似的神情:有的攥着故人爱吃的点心,有的抱着一束白菊花,有的盯着手机里的老照片。上回遇到个穿白衬衫的年轻人,抱着一束白百合,跟旁边的阿姨聊天:“我妈走了快一年,平时上班忙,只能周末来。以前开车来要堵半小时,现在坐班车直接到,省了不少事。”阿姨点点头,手里摸着一串檀木手串:“我家老头以前总说‘等我走了,你别折腾着来看我’,可我偏要来——现在有班车,我能常来。”

班车路线从来不是冰冷的站点列表,而是串起牵挂的“情感线”。那些准时停靠的中巴车,载着的不只是从土桥到陵园的距离,还有生者对逝者的想念:“我来看你了,走的路很顺,没有绕远,你放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