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的秋总是裹着草木香,我沿着通顺路往宋庄方向开,过了宋梁路交叉口,远远看见路西边立着个白色门楼,鎏金的“潮白陵园”四个字在阳光下闪着暖光——这就是很多人找的“树葬宝地”。其实不用记复杂的门牌号,顺着潮白河的堤岸走,闻到湿润的泥土味,听见鸟叫得比城里脆,就到了。

很多人问潮白陵园的具体地址,其实一句话就能说清:通州区宋庄镇通顺路与宋梁路交叉口向北两公里,路西。或者更实在的——坐地铁6号线到潞城站,打个车十五分钟,师傅都会接话:“哦,潮白河畔的树葬陵园啊,我上周刚送过一位阿姨。”我第一次来的时候,是跟着导航走的,到了路口看见“潮白河湿地公园”的蓝色牌子,再往北开一百米,白色门楼就撞进眼里,门口的桂树正飘着香,像在迎人。

走进陵园,最打眼的不是传统墓地的碑石,是东边那片望不到头的树。导览车的师傅戴着顶鸭舌帽,笑着递来一杯温水:“姑娘,树葬区在最东边,紧挨着潮白河,我带您逛。”国槐的树干粗得要两个人抱,银杏的叶子像小扇子晃着光,侧柏的枝叶扎得人手心痒,每棵树下面都有块小小的铭牌——不是冰冷的石碑,是刻着名字的铜片,有的写着“母亲的小花园”,有的刻着“爸爸的钓鱼竿”,还有的画着个小太阳,旁边歪歪扭扭写着“宝宝的小枫树”。

“选树有讲究呢。”师傅指着一棵开着小白花的国槐说,“这棵是张大爷给老伴选的,大妈生前是护士,一辈子就爱干净,国槐的花细巧,像她戴的护士帽。”旁边的银杏树下,一位阿姨正蹲在地上捡落叶,把最圆的那片放进布包里:“我妈生前爱收集银杏叶,说像小扇子能扇走夏天的热,现在她在这棵银杏下面,我每次来都捡几片,回去夹在她的笔记本里——那本笔记本她写了三十年,最后一页还夹着我小学时送她的银杏叶。”

北京树葬潮白陵园地址-1

选树的时候,工作人员会拿着本“树谱”,上面记着每棵树的“简历”:哪年种的,是什么品种,适合什么样的人。我见过一对年轻夫妻,盯着一棵小枫树看了好久:“我们的宝宝只来了三个月,他生前喜欢看红色的东西,枫树秋天红得像火,刚好。”工作人员摸着小枫树的树干说:“这棵树是今年春天种的,您看新抽的芽,多精神——等它长大,你们的宝宝也在长大。”

其实潮白陵园的树葬,葬的不是人,是“没说够的话”。上周来的时候,看见一位老爷爷在给银杏树下的土松土,手里的小铲子锈得发亮,铲柄上缠着圈蓝布:“这是我老伴的围巾,她生前爱织毛线,说蓝布经脏。”他把土扒开一点,放进几粒银杏果:“她生前爱喝银杏果炖鸡,现在我把果核埋在树下,等明年发芽,就是她的小树苗——以后树长大,结了果,我再炖鸡给她喝。”风一吹,银杏叶落下来,刚好落在他的脚边,他捡起来,放进上衣口袋——那口袋是老伴生前缝的,绣着朵小菊花。

如果你打算去潮白陵园看看,记得提前打个电话:010-8951XXXX,陵园会留着导览车等你。或者直接过去,门口的保安师傅会笑着指方向:“树葬区走东边那条桂花路,闻着香就到了。”是的,陵园门口的两株金桂,秋天开得像撒了金粉,香得能飘到潮白河对岸。我上次走的时候,摘了片桂花瓣放进包里,后来翻开包,香味还在,像有人轻轻拍了拍我的手背——是那位捡银杏叶的阿姨,她笑着说:“桂花香能留很久,像亲人的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