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找陵园的时候,总想着要“看得见山,望得到水”,好像这样才能让逝去的亲人,在另一个世界也有温柔的归处。惠灵山陵园恰好就藏在无锡滨湖区的这样一处好地方——北依惠泉山的余脉,南对着太湖的波光,连风里都裹着竹林和稻田的香气,第一次来的人,总会忍不住深吸一口气,说“这地方,稳当”。

要说具体的位置,是滨湖区马山街道古竹路88号。从无锡市区开车过去,走环太湖公路大概四十分钟,沿途会经过灵山大佛的方向,等看到“古竹社区”的蓝色牌子,再往前开两百米,就能见到路边立着的陵园指示牌——青灰色的石牌上刻着金色的“惠灵山陵园”,字是用行书描的,笔画里带着点软乎劲儿,不像有些牌子那么生硬。沿着指示牌拐进去,柏油路两边种着两排香樟树,树叶漏下来的光斑铺在地上,像撒了一层碎金,走三百米左右,朱红色的铁门就出现在眼前,门楣上挂着铜制的门环,门口的四季桂正开着,小小的黄花藏在叶子里,香气像浸了水似的,淡淡的,却绕着人不肯走。

惠灵山陵园的具体地址-1

其实找这里一点都不麻烦。坐公交的话,88路是从无锡火车站直达马山的“老牌线路”,乘务员都认识“古竹站”,到了会提醒你“要去惠灵山的乘客,这里下车”;要是坐地铁,先乘2号线到梅园开原寺站,再转88路,总共大概一个小时,沿途能看到太湖的芦苇荡,风把芦苇吹得弯着腰,像在跟你打招呼。自驾的话更方便,导航直接搜“惠灵山陵园”,系统会顺着环太湖路的方向指过来,连小路都标得清清楚楚,陵园门口的停车场是免费的,虽然不算大,但平时都有空位,就算是清明、冬至这样的祭扫高峰,工作人员也会在路边划临时车位,还举着牌子引导:“往前开,里面有阴凉地儿”,像招待邻居似的。

为什么选在这里呢?陵园的老管理员张叔说,当初选址的时候,他们跟着风水师傅走了半个月,最后站在这山上往下看,一眼就定了——“你看,山是慢坡,不是陡的,水是平的,不是急的,周围没有烟囱,没有噪音,只有稻田和竹林,连鸟叫都比别处轻。”很多家属也说,第一次来的时候,就觉得这里的风特别“软”,不像有些陵园那么冷,连吹过松树林的声音都像在说“别怕,我在这儿”。有个阿姨每年清明都来,她总带着一小束百合,放在老伴的墓前,说:“他生前爱钓鱼,现在对着太湖,天天都能看鱼跳,多好。”

惠灵山陵园的具体地址-2

其实对于找陵园的人来说,地址从来不是一串冰冷的数字,而是“我能找到你”的安心,是“你在这里,我放心”的踏实。惠灵山陵园的好,就好在它把“方便”和“温柔”揉在了一起——既不会偏到让你找得着急,又不会吵到扰了逝者的安息。要是你第一次来,不用急着找入口,先在门口的香樟树下站一会儿,闻闻桂香,看看远处的太湖,说不定就能明白,为什么那么多人把亲人放在这里——因为这里的每一寸风,每一缕光,都在说:“欢迎回家,这里很稳。”

对了,提醒一句,陵园早上七点开门,晚上六点关门,祭扫的时候可以带鲜花或者水果,不要烧纸哦,门口的服务中心有免费的小菊花领取,还有休息区可以坐下来歇口气,要是渴了,里面有免费的温水,杯子是瓷的,握在手里暖暖的。

惠灵山陵园的具体地址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