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八宝山地铁口,风里裹着松枝的香气。抱着白菊的张阿姨踮着脚往公交港湾望,手里的纸袋子里装着刚买的青团——那是去世老伴儿最爱的口味。她拽了拽身边穿校服的小姑娘:“丫头,去公墓的班车在哪儿坐呀?”这样的场景,每到清明、冬至,或是寻常的周末,都会在这儿上演。对于很多来祭扫的人来说,找对班车,是这场“心意之旅”的第一个温暖起点。

其实八宝山人民公墓的班车,藏在最接地气的位置里。它的始发站就在地铁1号线八宝山站B口南侧的公交港湾里——从B口出来往南走200米,就能看见蓝色的“祭扫班车”标识牌,旁边还摆着两张塑料凳,是工作人员特意给老人留的歇脚处。上周陪姑姑去祭扫时,我们就是在这儿等的车。司机师傅穿着藏青色制服,看见拎着花的人就主动招手:“是去公墓吧?这儿坐,马上发车。”班车的路线很贴心,会沿着鲁谷大街、永乐西小区绕一圈,把住在附近的老人顺路接过来——毕竟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,少走几步路,就是最大的方便。

八宝山人民公墓班车哪儿-1

关于班车的时间,也藏着满满的心意。工作日的时候,班车从早8点开到晚5点,每半小时一班,刚好覆盖了大多数人的祭扫时间;到了周末和清明、冬至这样的高峰期,发车时间会提前到7点半,间隔也缩短到20分钟——毕竟清晨的公墓里,总有人想赶在第一缕阳光里和亲人说说话。记得去年清明,我7点就到了地铁口,已经有十来个人在等车,大家抱着花站成一排,没有人催,只是偶尔互相问一句:“你也是去看爸妈?”司机师傅打着哈欠过来开门,笑着说:“今天我跑第一班,早来点,让大家少等会儿。”

还有些小细节要提前知道。比如这趟班车是免费的——公墓为了方便群众特意开通的,不用扫码也不用投币,拉开车门就能上。但要是赶上特别忙的日子,比如清明前的周末,最好早个10分钟到,不然可能要等下一班。要是怕错过班车时间,或者想知道有没有临时调整,可以关注“八宝山人民公墓”的官方公众号,里面会发实时通知——上次暴雨天,我就是提前看到公众号说班车延迟半小时,才没白跑一趟。

要是真的没赶上班车,也别着急。地铁口旁边就有公交站,坐337路或者941路,两站地就到公墓门口;实在急的话,打车也就起步价,司机师傅都知道位置。不过大多数人还是愿意等班车——不是因为省那点钱,是因为车上的氛围很暖:有人互相问着“你也是去看老周?”,有人帮旁边的阿姨扶着花束,连司机师傅都会在转弯时慢一点,说:“稳着点,别摔了花。”

八宝山人民公墓班车哪儿-2

其实找班车的过程,从来不是生硬的“问路线”。那些站在地铁口的指引牌,那些司机师傅的笑脸,那些一起等车的人轻声的问候,都是为了让这份“去看亲人”的心意,走得更顺一点。就像张阿姨坐上班车时说的:“我家老周以前总嫌我路痴,现在好了,跟着班车走,肯定能找到他。”风从车窗缝里钻进来,吹得她手里的青团纸沙沙响,窗外的树影掠过,像极了从前两个人一起散步的样子。

对于祭扫的人来说,班车的位置从来不是一个冰冷的坐标——它是连接“思念”和“相见”的桥,是那些没说出口的话,终于能顺顺利利抵达的保障。下次再有人问“八宝山人民公墓的班车在哪儿”,你可以笑着指一指:“就在地铁B口南边,蓝色牌子那儿,等会儿车就来。”

八宝山人民公墓班车哪儿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