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北京的风里终于揉进了点春的暖意,我翻出外婆生前织的米白色毛线围巾——针脚还是她一贯的细密,像她从前替我掖被角时的温度——突然想起已经三个月没去天慈墓园看她了。上周和妈妈通电话,她在那头念叨:“周末去的话,先问问要不要预约啊,别像去年清明那样急得直转圈。”可不是吗?去年四月我抱着一大束雏菊站在墓园入口,望着电子屏上“今日预约已满”的红色字样,眼泪都快掉下来,最后还是值班的张阿姨认出我,说“姑娘你跟我来”,走员工通道才进去的。那股子慌慌张张的劲儿,现在想起来还心跳。

带着这个疑问,我特意查了天慈墓园的官方公众号,又打了客服电话——接线的是个声音软软的姑娘,听我说明来意,笑着说“其实分情况的”。她告诉我,从2023年起,墓园主要在祭扫高峰时段推行预约制:比如清明前后10天(一般是3月25日到4月5日)、冬至前后一周,还有春节前的腊月廿三到除夕,这几个时间段人流量大,为了避免拥挤,必须提前1-3天预约;但如果是平时的工作日,或者非高峰的周末(比如现在3月的普通周六),根本不需要预约,直接带好身份证和墓位号就能进。“平时墓区里挺安静的,最多有几户人家来擦墓碑,没必要让大家多跑流程”,她的声音里带着点理解的温度,像邻居阿姨提醒你“出门带伞”那样自然。

那高峰时段怎么预约呢?我顺着公众号的指引试了一遍:打开“天慈墓园”公众号,底部菜单栏点“祭扫服务”,再选“预约入口”,输入身份证号、亲属墓位编号(忘了的话可以查以前的缴费单,或者打客服查),接着选祭扫日期和时段——一般分四个时段:上午8:00-10:00、10:00-12:00,下午13:00-15:00、15:00-17:00——提交后会收到一条带二维码的确认短信,到时候凭短信和身份证就能走“预约通道”。客服还特意提醒:“预约了一定要按时到,迟到超过30分钟系统会自动取消,到时候得重新约;另外每个墓位最多约3个人,毕竟墓区空间有限,太挤了也没法好好说话。”

去天慈墓园需要预约吗-1

至于日常去的情况,我也问得明明白白:墓园每天早上8点开门,下午5点关门,非高峰时段直接走“非预约通道”就行。不过有几点要注意——不管是不是预约,墓园都不让烧纸钱、放鞭炮,只能带鲜花或者绢花(建议买菊花、百合这类素净的,外婆生前就不爱太艳的花);墓区里不能抽烟,也不能大声说话,上次我看见有位叔叔要烧纸,工作人员小王赶紧走过去,递给他一个印着“思念卡片”的环保袋,说“叔,咱把想说的话写在卡片上,比烧纸还实在”,叔叔愣了愣,接过笔蹲在墓前写了满满一页,末了抬头说“还是你们想得周到”。其实这样倒好,没有烟雾缭绕,连风都变得轻了,刚好能把想说的话,慢慢吹到碑前的青草里。

挂了电话,我把预约流程存进手机备忘录,又去巷口的“桂香斋”买了盒外婆爱吃的桂花糕——还是那种纸包装,掀开盖子就能闻到甜丝丝的桂香。其实说到底,预约不预约只是个流程,最重要的从来是心里的那点牵挂。就像妈妈说的:“你外婆才不在乎有没有预约短信,她只在乎你有没有穿暖,有没有记得她最爱的桂花糕。”风又吹进来,围巾的流苏扫过手背,我突然想起外婆在世时,总把我冻得通红的手塞进她怀里,说“春捂秋冻,傻丫头”。明天去的时候,我要把这句话说给她听,还要告诉她:“外婆,今年的桂花糕没放糖精,还是你喜欢的甜度。”

走出桂香斋的时候,阳光正好穿过老槐树的枝桠,洒